管理是个成长过程
《汽车财经》:在一个大的公司里面,你觉得作为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因素才能胜任?
陈玉东:我看重的是态度,敬业精神。我不怕专业不对,也不怕思考反应慢,但敬业和学习的态度一定要有。态度正确了,博世内部有转岗机制,不合适可以调整。这是第一点。其他很多,包括有战略思维、分析能力,这都是一般所必须具有的。
《汽车财经》:你回头看自己的MBA教育,还有收获吗?
陈玉东:MBA主要是两个作用。我们是学工程的,一个是把工程脑袋变成商业脑袋,知道公司整体运作什么。工程师也了解公司,但只知道工程这块,对于财务、物流、人事没有串起来思考。
MBA给你系统的方法论,培训人的思维能力和开拓你的视野,让你知道,公司是这样的,从人事管理到财务管理到最简单大楼的管理,这么多的东西。
读完MBA以后,不是每一个课程都有用,就看你未来从事的工作是什么。比如我现在用到最多是看报表,报表看不懂就没法开会了。
[attach]129614[/attach]
《汽车财经》:那你个人的处事风格也会进入你的管理风格,比如你平时爱笑着待人,你周围的团队也会有这个风格。
陈玉东:我能影响到的人,我是希望他们尽量都这样。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实际上最主要的是员工和上司之间的感觉。企业和文化再好,如果老板是很苛刻很不友好,那也白搭。博世内部的一个例子,一个小的团队,大约10几个人,一年之内全部人马换了一遍,那只能说明这个团队领导人有问题,而不是企业文化。因此,你找到一个好的老板比找到一个好公司重要,他能够开诚布公地培训你,也能够给你创造更多的机会往其他组去。
老板的升职速度可能没有你快,当老板看到旁边有一个职位空缺的时候,他是不是努力给人事讲、给他的老板讲,把自己的员工送去,好的老板一定要创造一个很好的工作范围,让员工能够发挥,创造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员工能够成长,要有心态去让员工超过自己。
比如说要雇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工资比你高,你有没有这个心态去雇这个人,我就给他讲,你放心去招人,你雇的人工资高过你,那说明你的团队一定会有更好的业绩,那么第二年我对团队领导者的加薪一定会超过他雇佣的人的工资。所以我让他放心大胆地去雇比他工资高的人,就是这个经验。
《汽车财经》:但管理也不容易学。我的体会,你会找到下属的共同点,比如和工程师以及销售员,都能相处愉快。
陈玉东:是。比如博世苏州的总裁陈黎明,是工程师出身,也很严肃的风格;而博世起动机发电机系统中国区总裁孙国忠,就是做销售,人很外向。我自己觉得,你看他两个人不管再怎么性格的人,对工作的热情、热爱、沟通的能力都很强,相互尊重,我们从来不叫陈总或者什么,我们都是直呼其名。他们现在的职位对他们两个人也是挑战,他们刚刚上任不久,未来一年怎么能够从职能部门完全转型到综合管理,这是不小的挑战。我对他们的建议是,孙国忠要更多侧重于内部事务管理,而陈黎明要学着快速判断市场形势和放手给团队去做。
本地化得一步步来
《汽车财经》:你对博世的本地化和国际化,有什么切身的感受吗?未来是个什么打算?
陈玉东:应该说我们这个团队完成的还不错。博世中国从2008年到现在,首先产品的国产化率一直在加强。博世全球战略就是为当地市场服务,现在除了太阳能板块,博世其他业务基本都进入中国了。
第二点是博世中国的战略布局。我曾经与其他公司探讨过,每家公司每家工厂都有不同策略。而在博世,我们从2010年开始把西部作为重要目标,作为内部决策参考,当现有工厂产能完成后,开始把工厂推向新的区域,比如成都、长沙。而不是在当地继续扩展成一个庞然大物。到新区域建厂,在成本上略有增加,但我们觉得还是要把本土化的布局展开。
第三是人才的本体化,你从公开资料看到的是事业部总裁的本地化,实际上,我们博世中国的三万多名员工中,只有200多人是外国人。
《汽车财经》:研发方面的本地化呢?
陈玉东:我们目前一直都是往国内投钱,所有的投入策略都是在加大国内投资,希望长期扎根在这里。这也包括研发投入,现在我们强调各个事业部要建立强大的研发组织。无锡柴油、联合电子以及苏州底盘三个事业部发展比较快,在研发本地化上做了积极推动。比如电子驱动,在上海100多个研发人员,在长沙也有很多研发人员。而且,我们中国400多亿销售额,不靠出口,90%都是为中国市场服务的。
从研发的阶段来看,一开始是拿德国产品做国产化,消化配件,然后是做应用,第三步就是做平台开发,从博世中国的汽车事业部来看,博世苏州的底盘系统已经具备平台开发能力,无锡柴油也有。长沙那边刚刚开始。有些事业部则还没进入到这个阶段。这是一个过程。
《汽车财经》专访文章:从海归回国开始,陈玉东经历了本土化、国际化以及再次本土化的过程,现在,他要帮助公司完成新一轮的人才国际化 ,尤其是人才的本地化,实际上,在博世中国的三万多名员工中,只有200多人是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