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有个重要的会,我又提前使用了微信上的嘀嘀打车,这次没有加价就有司机很快跟我联系,但是告诉我不打表要50元。我查了下地图,觉得这个价格实在太高。下了楼,等了五分钟过来辆的士,最后不打表花了40元。一路上我都在算,如果算上微信赠送我的十元打车费,但我却因此跟司机扯了半天,又在寒风中等了五分钟。不合算!下次还是用微信的嘀嘀打车吧,至少节省很多时间。
我之前被迫使用了微支付捆绑了银行卡是因为我是个朋友圈圈主,圈用户要扩到150人,必须要花几十元微支付购买微信的产品。微信支付还将推出 用户转账、信用卡还款、医院挂号预约、快递支付等…..按此趋势,微信不仅颠覆了移动互联网,而且颠覆了银行业,开启:移动互联网金融将完全取代用户在小额支付上的需求。预计未来百元以内的应用,都将以微信支付为主。
其实微信支付在海外发展得更大胆:1月25日晚,微信海外版WeChat向全美国用户发布了一则与谷歌合作的消息,称谷歌用户只要在1月31日前,从账号中邀请5个联系人进入微信,微信将送出折合150元人民币的用餐券,此餐券可以在美国几千家餐馆使用……目前微信还没有在国内推广此业务,可以试想如果微信在中国搞一次这种互推,来往、易信就再没菜了。
突然想起手机支付这个业务,手机支付曾经是多么有想象力的一个业务,中国有多少亿手机用户,都可以直接回复一个数字进行手机支付,然后从话费中扣除;然后运营起来,由于SP扣费陷阱,以及各地运营商和几大运营商之间缺乏整合而最终没有再推广。1999年,运营商又开始以刷手机支付进行尝试:中国移动就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北京、广东、重庆等地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然而,垄断企业往往日子过得太舒服已经没有动力坚持创新。
2013年在微信支付的触动下,2013年11月28日中国电信发布“天翼手机钱包”业务,使用NFC技术为用户提供电子支付的账户服务。三大运营商虽然在2013年同年发布手机钱包,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家的手机支付业务形成像今天微信红包,微信嘀嘀打车一样在全网开通和令人印象深刻、火起来的业务,很难想像就算在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内部要全网开通类似 “微信红包,微信嘀嘀打车”业务需要多长时间进行全国各省公司进行协调。而腾讯开通微信红包,仅研发了三个月时间。
现在要看是微信还是来往最先实现刷手机坐公交、加油、就餐业务,而运营商还是看客虽然这些都是运营商宣传十年的移动支付业务。
对于微信支付,消费者无疑最高兴,最近我异地ATM取款200块钱居然交了五块钱手续费。自我统计了一下:打车、就餐是我日常开支最大的两个业务,如果未来都在微信上支付,我就没有异地取款交手续费的必要了。而加油是有车族最常应用,微信也不会太远。
银行乱收费据报多达上百项,微信支付可以格杀至少一半,人们越来越没必要去银行。微信支付就这样,让银行和运营商一点一点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