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Qoros)想进入欧洲市场的目标和野心是毋庸赘述的,不然就不会费那么大力气两次新车发布都放在日内瓦车展了,但是每次浩浩荡荡的中国媒体观展团,显然,你又暴露意图了。
参加两次日内瓦车展、从欧洲NCAP捧回一个五星级评分,观致你就是外国车了?
进入欧洲?没戏!
观致进入欧洲市场是没戏的。不用说观致,早有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前仆后继了,观致,又凭什么?
《华尔街日报》网站上《Qoros Is a 'Few Years' Away From Making a Profit》一文的作者认为,“观致将在欧洲面临极大的挑战,因为欧洲是一个由欧洲国产品牌占主导地位的饱和市场。”
看看法国网民是怎样评价观致的吧:“中国人学得很快,甚至可以说非常快。他们需要我们的技术,不过只是为了省点儿时间。他们自己开发也行,但他们很狡猾,交点儿钱换时间。不过他们的车可能不会比咱们本地车便宜,因为他们还得组织销售网络,这个成本相当厉害。我估计至少还得10年,这些车才能真的会变便宜。”
欧洲市场有多封闭和排外,这里不是兼容并包的美国市场,“欧洲市场高度成熟,外来品牌很难渗透,在北美成功的丰田和现代,包括雪佛兰在欧洲都很平庸,奇瑞就更难了。”
你还是回到中国的碗里吧!
所以,观致的主要焦点仍然是中国汽车市场,观致Steinwascher说,到今年年底,公司预计将把经销商数量从现在的大约22家拓展至100-130家。该品牌希望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车辆、与欧洲的威望、以及百姓负担得起的价格,在中国市场上脱颖而出。
中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是目前仍主要是以德、美、日、法、韩系等外国品牌为主。观致作为奇瑞高端产品,很想能突出重围。
观致的打法
前些年,中国电影和导演为了能在国内卖座、提高知名度,在国内上映前就会去国外拿个奖,比如戛纳啊,金棕榈啊,观致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先撑起国际范儿,再往国外市场死命打,不管结局如何,反正进入了欧洲市场,国内的老百姓就容易买账了。
观致想成为中国民族品牌第一,但怎么才能在吉利、长城这些之间脱颖而出呢?
主要就是上面所说的花钱攒国际威望,比如参加日内瓦车展,还有一个就是,从研发设计到高管团队,清一色的国际范儿。
观致挖来一堆这几年经济危机被裁的外籍高管,比如前大众美国的经理Volker Steinwascher,前MINI首席设计Gert Volker Hildebrand,前欧宝质量总监Ralf Nicolas等。车辆开发很大一部分交给麦格纳(号称零部件企业中的整车厂)做了,发动机是奥地利AVL调校的,供应商也基本上都选了在中国设厂的一线品牌,全球排的上号的。高管团队中举目皆是来自萨博、捷豹、路虎、欧宝和福特的管理人员。(汽车维基:观致你是用外国版的智联招聘吗?)
换句话说,坐拥富可敌国的以色列投资商,奇瑞开始可劲地扔钱,就上面那阵容,观致的成本根本控制不下来,几年内要盈利是不可能的。
北京奥德威咨询赵磊发表观点称,“观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畸形的怪胎,是奇瑞人对他们自己的多年心血以及奇瑞文化的践踏和侮辱。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的出路在哪里?汽车是西方的产物,他的理念,他的文化都是西方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汽车工业一直在模仿,在追赶,但是永远不会超越。汽车的魂不是你的,哪怕你的技术,质量再好,也没有意义,因为那些上层的,最核心的理念文化不是你的。”
观致的公关去哪儿了
车讯网有这样一段评论:“春节刚过,“观致上市近两月来终端上牌量仅为32辆”的报道在网上疯传,不时有人发出“全国仅上牌32台,真是叹为观止”、“观致开局不利“、”让人大跌眼镜“的感叹,更有媒体人撰文针对此前观致高层“这世界还需要一家新的汽车公司吗?”的言论进行揶揄,称“这世界真不需要观致这样新的汽车公司”。
从“32辆”消息曝出到如今已经过去一周时间,截止今天,观致方面并未作出正面回应。对于一个新生汽车品牌来说,舆论评价对其的影响非常大,尽管当下有众口铄金的“风气”,不过,客观及时与公众、媒体沟通是必要的。”
我也附议吧,想问问,观致的公关去哪里了呀?32辆的数字暴露后,你都能忍住心中怨气和怒火,你可以啊!媒体人写稿子不用应付你们公关真心好啊!
回想这些年我跟观致团队的唯一一次正面接触就是在上届日内瓦车展上,我在展馆里溜达的时候偶遇几个观致的人,不过都是传说中来自各个大众、宝马、捷豹的老外们。除此之外,这个2007年就成立的车企到底在忙些什么能让它实现宏伟的月销32辆的数据,我就不甚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