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周呢,凹凸先生觉得自己实在受够了当下市面上那些千篇一律、水平低下的试车报告,还有各种乱哄哄的汽车论坛了,头脑一热就啪啪啪地拍键盘道是:让我们一起来场“新车评运动”如何?
So,凹凸先生就决计要硬着头皮上啦。此前我们已经正式为“新车评运动”专门装点了第二位凹凸先生??Autoknows,希望让你在那里看到更多主流在售车型车评,同时为你回答任意和车有关的问题。
只是,自不待言地说,凹凸先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哇,乡亲们好基友们你们都在哪里?把你们的双手借给我好吗,都放到自己的键盘上啪啪啪,跟我们一起运动起来啊。
节录些点赞建议拍砖声如下,大家且一起感受下。
童济仁:
我觉得,评价一款车,除了冷冰冰的数据,还有自己对品牌的偏好和情感,这个感情分在每个人心中分量不同。但车评要做得简单精炼,确实是大势所趋,未来的形式主要为了适应移动端的阅读,例如短文章、图解和视频的优势会更明显。
另外,实际用户的评价和感受,可能比媒体来得客观有用得多,媒体试驾接触一款车的时间,远少于车主。但车主不善于用简单精炼的语言说清亮点和痛点,而这应该是Autoknows的机会所在!
向寒松:
的确,现在的一些试车记者对汽车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要么故作高深、一堆术语、云山雾罩,要么假扮专家、错误百出、谬以千里。可以说,假大空的试车报告比某些假新闻危害还大,是时候整顿车评文风了。
栗源:
现在需要车评干货,这场运动的本质就是一场挤水分,提供干货。期望好文章!
付辉:
窃以为,车评如泡妞(仔)的中介(媒介),总要百爪千挠,总要浮想联翩,总要热血沸腾,总要临门一脚,总要稀松平常,终至平淡如水。
简言之,如凹凸所言宜短不宜长,关键要活好。少废话,给我买或不买的理由即可,不用把厂家、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的那些玩意再贩卖。期待凹凸,有致!
朱伟华:
真需要车评吗?我和车厂做电商的说,未来真不用文章型车评。
任剑琼:
不错!挺互联网的!
张蔚:
观点很好。不知所云装内啥的车评不读也罢,读了反而影响选车观!
建议:1、文字应该更准而狠,倒不一定要面面俱到,simple and bold,这年头没观点没价值;2、好的车评或车评人,观点应该是持续而一致的,别卖广告别泄私愤别不痛不痒。
晏成:
好倡议!其实大家只是希望读点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人类语言写成的文字。
周展:
写了十年从外观到内饰、从动力到操控的试车稿,越到后来越像写工作报告,于是那些动力澎湃、指向精准之类的套话俗话就连绵不绝的流出来了,虽然说不上千篇一面,但抹掉品牌,是奥迪还是宝马还真不一定分得出来。是时候做些改变了!
排气管:
PC时代的车评,显然已经OUT了,绝大多数网站车评已成了不痛不痒的产品化写作模式:从文章架构,到图片拍摄构图与编辑,再到所谓的评测标准,很难看到一款车的优劣。
尤其在大额广告主的投放效应下,任何一款车都被无限的美化,消费者也无从看到最真实的车评。期待“新车评运动”!
于欣虎:
好文!应该让更多鲜活的车评动起来!
丹东晓程:
非常好。
大成:
新车评运动,有理!奥迪A4贵了!宝马3系贵了!奔驰E贵了!完毕。
徐-陈:
我觉得应该把车评和体验分开做,车评就是车评,理性直观简洁,体验就是带着感情的,属于培养汽车兴趣。
TED:
支持新车评运动,符合时代的趋势。
宁:
言之有物~
吴佩:
不认同你们的这篇文章。
王黎民:
不错的倡议啊。试车报告原本可以很多样化的,但现在全世界都做成一个格式了,太多的作者都在追求试车报告的写作体验,而非信息的有效传递,动辄6到8页的试车其实很没意义,都是广告逼的。
马麟:
支持凹凸先生做大。汽车自媒体需要向2C努力。分账号运营,在人力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是好事,占领细分市场很重要。颜宇鹏老师,你怎么看?
缸哥评:为这个倡议点赞!互联网时代那些老套、内容空洞、不考虑用户的车评全部都得被淘汰!让厂家的公关、广告都滚粗!这才是用户们想看到的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