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年的贸易顺差,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超过3万亿美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于是很多人说我们应该利用人民币升值到海外去抄底收购资源,不能说这种观点没有道理,但笔者认为外汇储备的使用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在外商对于大陆的直接投资上??如果能够增加就业带来税收,扩大技术扩散,当然欢迎,但在操作方法和引资政策上可以作一些调整。
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显然已经明显过剩,这些外汇现在都不知道该买些什么,更多的外汇进入国内反而增加了中国外汇储备的负担和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外国企业最有价值的并不是他们的外汇,而是他们的技术、管理、品牌和国际市场渠道。换句话说,在吸引普通外资的时候,政府可以欢迎。但我们不需要你出钱,我们的外汇投资公司(如中投公司)愿意投资,你以技术、管理、品牌、渠道入股,我们做大股东,你做小股东。如果真是赚钱的好项目,外汇投资公司或国内的投资公司会竞相入股,这样一来,外汇储备就多了一种在国内使用的办法。外商为什么愿意来?因为中国的市场大,他们也想赚钱。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前中国外汇奇缺,外商直接投资倒是没错。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中国愁的是外汇太多。外汇储备国内使用的途径,就是以外汇换外资的控股权。既然中国在海外不容易找到好资产,别人送到家门口的肥肉还能拒绝吗?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来驾车,而他们当马。
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在国内主场还搞不定这些优良资产,那对外投资收购的念头还是保守点的好??在国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你都没能力搞定这些优质资产,你怎么在国外“客场”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能搞定优质资产?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可能性微乎其微。
此外,我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为首的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时应有配套的金融分支机构作为“战略空军”提供金融支持,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保驾护航。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金融机构与早已建立起全球化网络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相比的已经丧失了建立遍布全球的金融网络的最佳历史时机。尽管中国的国有银行从上市公司的市值来看,在全球金融机构的排名中可谓风光无限,但是中国的银行在国际的分支机构却寥若晨星。没有全球绵密的金融网络,就不可能构建起连接人民币创造源头的中央银行与使用人民币的最终客户的主动脉与毛细血管的金融循环系统。
总之,对国内的合资企业股权回购和对外的银行分支渠道及监管体系建设都可以用对等条件下的外线作战来解决??谁要不让中国的银行到你们那去开设分支机构,那你们的银行也别在中国大陆玩;你谁要不让华为中兴这些中资企业参与你们国家电信设备的招投标,那什么思科、诺基亚西门子也别想在中国大陆参与我们电信设备的招投标……凡此种种以此类推。
中资银行和公司坦率地讲和国内的国际跨国巨头企业相比在国际化上还有巨大差距,但反过来,也说明我们的企业没有什么包袱??我们的企业在你那没有投资,但你们的企业在我们这有投资,那就相当于你们把“人质”留在中国大陆了,谁要不让我们到你那里去、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制造障碍,我们就可以敲打你在我们这的“人质”机构,刚才已经说了:比如无所不包的“国家安全”,时尚流行的“环境保护”,百发百中的“税务核查”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没顾忌你们有顾忌,谁跟我们耍流氓我们就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他,咱看谁玩得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