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二十八)发明狂人终创本田_今日汽车新闻-未来汽车

   日期:2022-05-13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21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是由车早茶主持人何继亮(微信号:chezaocha)创作,有关汽车发展、品牌历史解读的连载,共50余回。本回将介绍本田汽车的发展史。

第二十八回  劫后余生痴恋汽车 发明狂人终创本田



上回写到,上世纪80年代,丰田在美国的发展遇到了人为的阻挠。由于害怕日系汽车会挤占本土三大汽车品牌的生存空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议案,对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征收高额税收。当时,丰田反应迟钝,久久不敢下定在美国本土设厂的决心。而“同病相怜”的本田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在美国建厂,在美销量短期内就超越了丰田。随后在美国等多个市场上,丰田和本田展开争夺,渐渐将“日本制造”推向全球各地。看到这里,读者不禁要问,本田是何方神圣?这个后起之秀,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个今回就有交待。

一见钟情 本田宗一郎从汽车修理开始起步

 

本田汽车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1906年出生于日本静冈磐田郡的一个小山村。其祖父和父亲都是村里的铁匠,大概希望孙子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匠师,祖父给本田家族的长孙命名为“宗一郎”(“宗”是对在某一领域有建树的人的尊称,一郎则是因为排行老大)。可是,宗一郎从小并不像一个有前途的人,他十分淘气,许多奇思怪想的行为常令周围的邻居和老师哭笑不得。由于对国语和写作不感兴趣,宗一郎读书期间功课很差,但对机械的偏好却让他在动手能力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天赋,他在学校理科实习课上做出的蒸汽机常常赢得喝彩。

 

18世纪初美国T型福特汽车的推出,推动了汽车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这也让没有汽车制造业的日本开始引入了汽车。1915年,全日本所登记的汽车达1300辆,也就是这一年本田宗一郎第一次见到了汽车(这是一辆1908年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生产的福特T型汽车)时,就像着魔一样喜欢上了这个大家伙。

 

高小毕业后,16岁的宗一郎毅然决定外出学习他最感兴趣的汽车修理技术。1922年,他来到东京一家汽车修理厂当“丁稚奉工”(即小学毕业不拿薪水的学徒),从此开始了与汽车的不解之缘。

 

1923年9月,日本关东南部发生的7 .9级大地震(即现在称的关东大地震),地震引发的火灾几乎将东京市区烧毁。在一间被毁的工厂里,修理厂老板意外发现了许多被烧毁的汽车。“你只要让汽车能行走,再把外观整得漂亮点就行了。”在老板的提议下,宗一郎和师兄弟们将废弄回来后修好整新,居然很快就被卖掉了。再弄回一辆废车、修好、卖出……就这样,劫后余生的本田宗一郎却借此积累了不少汽车修理技术和经验。由于手艺出众,宗一郎还成为了店里自己赛车队的专业机修师,除了随车抢修、保养外,还自己制作和修改零备件。这段经历让本田宗一郎迷上了赛车,也为他日后进入汽车业积累了技术基础。

 

1928年,宗一郎回到家乡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技术商会滨松支店”,这可以说是本田宗一郎汽车梦的开始。此时,本田宗一郎开始展露其发明创新的天赋,创造出第一个自己的发明:铸铁条辐的轮子,这比当时通行的木质条辐的轮子要进了一大步。尽管宗一郎脾气火爆,但由于技术精湛,还能够对汽车进行创新改造,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很快这家修理店就发展成了一家综合性汽车修理工厂。但宗一郎很快发现,单靠汽车修理,很难有新的突破,于是转而想进入汽车产品制造业。


首次尝试 本田宗一郎败在丰田手下

 

1933年2月24日,日本退出联合国,在世界上更加孤立。在这种情形下,日本政府开始鼓励本国的汽车制造业,并用加强外汇管理的政策来进一步挤压、限制外国车的进口,这给日本国内汽车业一个发展的良机。这一年,日产汽车公司的前身??? 汽车制造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的前身??? 丰田自动织机汽车部几乎同时诞生。不过,当局对原材料的严格管制大大限制了工商业的繁荣。到底制造 什 么零 部件,才能以极少的原材料卖出个好价钱?本田最终将目标锁定了汽车活塞的生产制造上。

 

由于从未涉足该行业,宗一郎遭到了当时股东们的强烈反对,但是他并没退缩,最终说服了股东们,在保持技术商会原有修理业务的同时,另外再新成立一个独立的制造公司(即1936年成立的东海精机株式会社),开始向汽车产品制造业的拓展。

 

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42年东海精机重工业厂被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当时已是军需工厂)强行加入了40%的资本,改制为丰田的子公司,专门为丰田汽车提供零部件。

 

战争结束后,不愿受制于人的本田宗一郎将自己所持的股份以45万日元的价格转让,“东海精机”被丰田收购(现在仍是丰田旗下大型零件制造厂家)。就这样宗一郎与汽车产品制造业失之交臂。


联手创业   宗一郎联手藤泽武夫崭露头角

 

就在家人开始为闲赋在家的本田宗一郎担心之时,1946年10月,40岁的本田宗一郎又做出了新的举动。他卖掉了父亲苦心经营的山林,在滨松山下町三十番地,建起了以研究内燃机、精密机械为目的的本田技术研究所,开启了自己的第三轮创业。

 

当时虽有政府管制,但是自行车却是家家都买得起的。为此,本田宗一郎从自行车入手,利用战后军队用于通信机的微型发动机安装在自行车上,设计出了“吧嗒、吧嗒”机动脚踏两用车自行车。随后本田还研制出2冲程50cc带无极变速的A型自行车发动机,并创新式地使用松节油来替代匮乏的汽油,这在当时大受欢迎。不过,由于自行车的局限性,宗一郎很快发现要进一步发展快速安全的交通工具,只有乘势发展摩托车了。1949年8月,依据市场需求,本田研发的首辆摩托车D ream D型(二冲程,98cc)开始投入生产,并获市场肯定。

 

为扩大生产和市场,1948年9月,本田宗一郎把本田技术研究所法人化,正式取名“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资本总额为100万日元。这也就是本田汽车的前身。本田创业以来,宗一郎反复强调公司的“三个喜悦”(购买的喜悦、销售的喜悦、制造的喜悦)和“三个尊重”(尊重理论、尊重创造、尊重时间),这也成为了日后本田发展的理念和方向。

 

不过痴迷于技术和发明的宗一郎却对企业经营和理财不太擅长,经常为投资回收犯愁。1949年,本田宗一郎遇到了他人生中至为重要的盟友???擅长经营的藤泽武夫,两人一见如故,决心联手拓展。随后,藤泽武夫正式加盟本田,双方达成协议,本田宗一郎负责技术生产,藤泽武夫专管销售市场。

 

在初尝成功后,公司又陆续推出Dream E系列、Cub F系列、Benly J系列等型号的摩托车,特别是色彩鲜艳轻便实用的F型的推出,在战后低迷的日本受到青睐,1952年11月累计产量达2.5万台,12月产量突破7000台,达到同行业总产量的70%。与此同时,1952年6月开始向中国台湾和菲律宾出口,迈开了海外发展的第一步。在本田技研所成立第五年,公司的月销售额突破38000万日元,成为了日本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公司。

 

1952年4月,本田因多项发明被日本政府授予蓝授褒章。同年,本田技研工业本部从滨松搬到了东京,形成了现在“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的基本格局。


由盛而衰   本田差点陷入破产边缘

 

本田对于技术创新的痴迷在带领本田技研发展的同时,也差点将本田公司引入了倒闭的边缘。为提升技术实力,1952年11月,本田宗一郎到美国进行为期46天的考察。震撼于国外的先进技术,宗一郎一下子就购入了价值高达45000万日元的先进设备,回国后更是扩大生产基地,进行革新。

 

到了1953年末,日本因朝鲜战争特需所带动的经济发展势头因战争的结束而滑坡,本田技研也受到景气低迷的冲击,股票发行未能达到预期,先前旺销的摩托车产品也在市场上遭遇了“滑铁卢”,出现商品退货、滞销严重等销货连锁反应。就在此时,利用三菱银行贷款的45000万日元设备款以及新厂房拓建款也面临到期支付,一时间资金周转失灵的本田陷入了破产边缘。媒体也纷纷报道:本田开始走向战后颓废。为走出困境,藤泽武夫在销售上打起了主意:将产品运出仓库后,10日内收回货款,且75%是现金,剩下以支票支付。如此,货款回收快了很多。在员工的同心协力和三菱银行的支持下,本田最终平安渡过了难关。

 

这次危机,也引发了本田销售与研发的分离。1960年本田技术研究所实行股份制,成为了一家独立的公司,本田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按5%-6%的比例拨款给研究所,这也为本田日后规模扩大的良性管理运作奠定了基础。


从零起步 本地化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自从1956年的危机中走出之后,本田公司事业开始蒸蒸日上。1958年,针对市场需求,本田宗一郎研发出了50CC动力达4.3马力的Super CubC100,一年内销量竟达到了41万辆。到第十五个年头,突破了1500万辆,成为世界性的长期畅销商品,为本田技研在摩托车领域的发展立下功劳。

 

基于对赛车的热衷,1959年本田宗一郎开始率领本田首度出击英国“曼岛TT大赛”(曼岛观光杯汽车大赛,国际超一流的摩托车赛事),这也成为了本田宗一郎以摩托车为起点征战全球的开端,而比赛的频频胜利也开始让欧美等汽车同行了解本田。借着国内市场的稳步发展和国外市场的开始了解,本田技研工业也开始寻求向海外发展的可能性。

 

当时在美国,由于骑着摩托车到处转的大多是些穿着黑夹克四处游荡的反叛青年,所以,摩托车并不被人所接受,一年消费量不超6万辆。为了打开美国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知名度,本田决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进行海外开拓。

 

不过由于此前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曾在美国设立了分公司想进军美国,结果铩羽而归。对于完全没有出口业绩的本田技研,政府并没有表示太多的支持。

 

“我们哪,先在那边建房,然后弯下腰做生意,这才是经商必胜法则。”宗一郎对海外建厂有着自己的理解。经过一番斡旋,1959年6月后来成为本田技研副社长的川岛喜八郎被派往美国。川岛以15万美金买下了店铺,成立了本田美国摩托公司,开始了在美的新发展。

 

没想到出师不利,由于美国路况不同,本田的产品总是出故障,而且修理用的零配件运费也很高昂,一度给人以“低质”印象。在进入美国的第三年,本田在美国推出一种带有自动离合器、三速变速器和电启动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的摩托车???佳普。这种操作简便、确保安全,又有着讨人喜欢外观的摩托车,很快受到顾客的喜爱,成功地扭转了初入美国时的不好印象。

 

就在进入美国市场的第二年,本田技研又在德国的汉堡设立了本田欧洲摩托公司(现为本田德国公司),以此作为向整个欧洲销售本田摩托车的基地。与在美国成立公司一样,欧洲公司除了两名派遣人员外,其余全部为当地录用。1963年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建立了当地工厂。采用当地雇佣当地生产的方式,很快为本田成功地开拓了欧洲市场。

 

借着在摩托车领域的成功,1962年本田正式向汽车领域的拓展。究竟作为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本田又是如何在强手如林的汽车市场站稳脚跟的?下回详解。



本回结语:

 

注重技术和创新的本田在实践的摸索中,将以“营销市场”为中心的本田技研与以“研究发明”为中心的本田研究所很好地分离了,并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按比例拨款给研究所,避免了技术开发与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不但为企业日后规模扩大的管理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现代企业创新的发展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典型。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