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暗渡陈仓奥迪翻身
老树新花志存高远
上回说到宝马最终摆脱罗孚的拖累重回正轨。相比德国汽车业的同僚新汽车联盟,宝马无疑是幸运的,不但一次次从濒临破产的困境中顺利走出来,还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好的发展。不过,就在宝马在赫伯特和冯?金海姆的带领下走上独立的良性发展轨道时,新汽车联盟的命运则要跌宕很多,在经历了二战硝烟的洗礼后,它从奔驰转手到了大众,屡经变革却依旧执着于技术的追求,最终奠定了奥迪与宝马高端品牌抗衡的基础。
暗渡陈仓 新汽车联盟借奥迪100打翻身仗
话说当年刚走出战争阴霾的新汽车联盟很快又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被戴姆勒-奔驰收购不久又被转手卖给了大众。与戴姆勒-奔驰不同,1965年完成收购后,大众并没有让持续亏损的新汽车联盟按照原来的轨道继续发展,而是很快停产了其所有车型,转产大众甲壳虫。就这样,新汽车联盟股份公司沦为了大众公司的“7号厂”(当时大众公司在德国已有6家工厂)。而来自大众的职业经理人鲁道夫?莱丁博士则被任命为新汽车联盟的总经理。
不过汽车联盟却没有就此“大众化”,很快就借助奥迪100轿车打了个翻身仗。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其技术研发负责人路德维希?克劳斯。这个曾在奔驰公司工作26年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天才设计师,曾先后主持开发过发动机、赛车、轿车等设计,因与新汽车联盟领导的交情来到了这里。在这里,他运用自己的技术特长成功研制了四冲程发动机。
不过,由于当时的母公司大众公司只想将新汽车联盟作为其生产工厂,并以“节约开发成本”为由暂停后者的新车型开发。有着自己想法的莱丁并不甘心只做身居大众幕后的工厂,他也希望能借助汽车联盟的力量做出一些事情。于是,暗渡陈仓之下,他瞒着母公司大众汽车以“车身改造”的名义暗自支持克劳斯的技术开发。1965年8月13日,克劳斯带领设计研发的第一辆奥迪72型(72匹马力)轿车在英格施塔特的汽车联盟工厂下线,开启了“奥迪”重返舞台的序幕。
由于奥迪72并不能完全满足当时需求,克劳斯和他的研发团队决心再推出一辆更强劲更经济的奥迪车型??奥迪100。很快,这个以“车身改造”名义暗自开发的项目就让大家吓了一跳。在新车试制成功后,莱丁博士专程把大众董事长诺德霍夫和大众全体董事会成员请到英格施塔特,直到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被蒙在鼓里的大众高管们虽然有些不爽,不过这款拥有全新四冲程发动机,经典实用的造型和精细的工艺质量的新车还是赢得了好评。就这样,汽车联盟股份公司又被允许为奥迪开发新车型。
不过奥迪100的推出还有经过了一个小插曲。虽然大众表面上同意新汽车联盟生产奥迪新车型,暗地里却还是希望打大众旗帜,并私下在样车上换上了大众车标。这个小动作很快就被新汽车联盟销售负责人发现,后者当机立断,命司机紧急取来自己的车,将上面的“四环标志”拆下装到这款样车上。无奈之下,大众决定继续使用“四环商标”。
就这样,奥迪100很快被正式推出了。虽然是针对当时的市场需求开发,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奥迪100会如此迅速的获得认可。由于销售供不应求,新汽车联盟总部不仅停止在英格施塔特生产大众甲壳虫,并要求大众公司在沃尔夫斯堡的总部工厂也帮助生产奥迪100。原计划生产10万辆的奥迪100最终卖出了80万辆,就这样,奥迪100无可争辩地确立了“奥迪品牌”的地位。
两度遇险 奥迪成功立足
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60年代中晚期,德国突然遭遇经济大萧条,新汽车联盟又受到重创,被迫大量减产,才有气色的汽车开发再次面临危机。
危机中也蕴藏机会,在低谷徘徊的新汽车联盟却意外找到了同盟,获得了一次扩展的机会。这个同盟就是德国NUS汽车公司??这个于1873年在多瑙河畔的瑞德林根(Riedlingen)成立的公司是由机械师克里斯汀?舒米特和海因里希?斯特尔共同建立。最初从编织机起家,后转战自行车领域,此后进一步延续到摩托车领域,在上世纪50年代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摩托车制造公司。或许是时运不济,为顺应战后市场该公司转战汽车领域,却遭遇发动机性能不稳定销售不畅的难题,就此陷入困境。
最终在双方大股东德累斯顿银行和大众的安排下,同病相怜的新汽车联盟与NUS公司走到了一起。1969年3月10日,新汽车联盟与NUS汽车公司合并,新公司定名为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内卡苏姆。为了展现一切从头开始的新气象,1月1日被定为了公司的成立日。虽非强强联合,合并后的新公司却也在新的发展与扩张战略中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面貌,奥迪和NUS汽车的产量更是稳步见增。就这样一场危机,却让奥迪意外地找到了新的起点。
不过很快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再次给出了新一轮考验。面对冲击,公司不得不大量减产裁员,1974年,总员工数量从3.38万下降到2.86万辆,1975年,仅在英戈斯塔特,就有1700个工人失去了工作。公司又经历了新一轮的考验。
为了重新确认产品的定位,经过商量后公司决定停产NSU品牌改全面生产奥迪车型。1977年3月,最后一辆NSU R80汽车离开了生产线,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NSU品牌也完成了使命退出了汽车舞台。从那以后,内卡苏姆就只生产奥迪车型了。
风水轮转 新汽车联盟正式更名“奥迪”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汽车业带来了一股设计开发的新思潮。1976年到1984年,奥迪先后推出了5缸发动机、TDI柴油发动机、世界第一辆quattro永久四轮驱动技术、世界第一辆风阻系数达到Cd=0.30的轿车、保证12年防腐蚀的全镀锌车身以及5气门发动机的应用等等一系列重大发明突破,在行业内重新树立起良好声誉。
“风水轮流转”。就在奥迪积极谋求改变困境的同时,昔日风光的母公司大众汽车由于“甲壳虫”的衰老和石油危机的到来而泥足深陷。这也正好给了奥迪一个表现的机会。为了帮助大众度过难关,一方面奥迪输出其技术支持帮助大众提升产品性能,新开发的奥迪80和奥迪50都为大众新车帕萨特和Polo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而大众公司从70年代起的当家车型高尔夫也借鉴奥迪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另一方面奥迪将自己销售权授权拱手让与了大众,并采用零部件通用(资源共享)的平台战略,以便为大众公司“节约开发成本”。
不过前者提升奥迪在大众技术地位的同时,后者却使得奥迪彻底失去了自己的独立销售渠道,沦为大众的附属。在奥迪NUS汽车公司的争取下,作为回报,大众同意奥迪公司高级管理层回购了奥迪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的主要股权(控股),并保持独立的上市公司,这使得奥迪NSU汽车公司拥有了独立的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和技术开发权力。这也为奥迪重建销售渠道,成为大众旗下独立的品牌埋下了伏笔。
为了统一公司与品牌名称,1985年1月1日,奥迪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正式更名为“奥迪汽车股份公司”。
并驾齐驱 奥迪拿回销售权开始独立征程
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这点放在命运跌宕的奥迪身上更是如此。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度帮助奥迪成功复活的大功臣奥迪100却差点将奥迪推入火坑。那是发生在1986年,美国的一个消费者电视节目上出现了关于奥迪5000(美国人把奥迪100叫做奥迪5000)“无意识加速”的话题,称奥迪会自己启动开走,并由此带来严重的意外。由此很快引发一场美国人民对奥迪的大申诉,这使得奥迪形象在美国变成了魔鬼,甚至旅馆和饭店的停车场都拒绝停放。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法律官司也让奥迪焦头烂额耗费巨资,导致其在美国市场的彻底崩溃,出口总额锐减超80%。
解决这件事的是接替路德维希?克劳斯负责奥迪研发的费迪南德?皮耶希。这个保时捷创始人的外孙有着坚强的意志与魄力,对于汽车设计和管理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1971年保时捷的危机中,他和所有的保时捷家族成员一起都从保时捷公司中退出了。随后,很快就加盟了奥迪重新开启自己在汽车的事业。
他带领研发团队很快发现这是由于美国人驾驶习惯而搞混刹车和油门踏板造成的,并迅速开发出奥迪专属的档位锁定装置,即在第一次踩油门前必须先松开档位锁,否则车子无法行动。并在两年半时间里,改装了所有在美售出的自动档奥迪车。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也让奥迪元气大伤,在北美市场直至十几年后才重新被再次接纳。
这次意外事件也让拥有技术和能力的费迪南德?皮耶希再次受到注意,1987年11月他被任命为奥迪董事长。
出于对奥迪技术的信心,他将“比母公司做得更好”当做了主要任务。一方面,在车型和质量方面,奥迪品牌必须要更加领先于大众汽车品牌,这样才能被当作是宝马和奔驰的竞争对手而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其2%的利润率必须得到提高。同时费迪南德?皮耶希也坚信,奥迪成绩越好,母公司大众就会给到更多的行动和计划自由。
事实也的确如此,1988年奥迪V8、1991年的Spider 四驱和Avus W12 Quattro 6.0L 四驱运动型概念车等车型的推出不仅奠定了奥迪在高端汽车市场的地位,也将费迪南德?皮耶希博士成功推向了大众监事会主席的位置。90年代初,他借用“大众将豪华品牌与普通品牌的销售分开”的理由成功地让奥迪从大众手里拿回了自行销售权。此后,奥迪将Audi 80/90 改名为Audi A4,Audi 100/200 改为 Audi A6。随后奥迪又先后推出ASF全铝车身的豪华轿车Audi A8以及紧凑型小轿车Audi A3 和概念轿跑车Audi TT等多款成功新车。
从此,奥迪也以大众旗下独立的品牌形象加速发展,并成长为可与宝马奔驰并立的高档品牌。
本回结语:
经过无数次的离合后,奥迪这家依然屹立的百年老厂以自己不断创新的技术实力雄霸车坛,并在随后将奥迪搭上了世界品牌的烙印。1987年,奥迪董事长皮耶希随同大众董事长的小卡尔?哈恩博士来到中国,开启了和中国一汽的合作,也因此成为与中国最早合作的外国汽车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