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滴滴下架后,行业头部竞争缺位,市场烽烟再起-轿车网

   日期:2022-05-12     来源:中国农业网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513    

滴滴下架后,出行市场烽烟再起

滴滴下架让渐趋饱和的出行市场又起波澜,美团打车、高德打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纷纷以滴滴“停摆”的间隙为突破口,展开新一轮竞技,司机和乘客也开始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作者/子雨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距离滴滴下架已有116天,有关滴滴出行的相关调查结果也没有公布。

行业头部的竞争缺位让其他玩家蠢蠢欲动,美团打车重新上线,并宣布在34城招募司机,新司机注册后即可享免佣7天政策。高德紧随其后,中秋和国庆假期,在北上广深等全国300多座城市推出多种形式的免佣福利,奖励金额超1亿元,力度之大颇有“重启补贴大战”的意味。

另一些玩家则选择加快融资脚步,9月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轮38亿元融资,10月T3出行又宣布完成A轮77亿元融资,且创下自2018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记录,而这时,距离T3拿下50亿元战略融资还不足半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行市场烽烟再起,尤其在打车需求旺盛的一二线城市,竞争的火药味更加浓厚。

滴滴下架之后,谁有实力吞下出行市场更多份额?又有谁能满足乘客对出行服务的更高期待?

最近新摘做了一场实地测试,在北京时间中午十二点,选择高德、美团打车、滴滴、阳光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花小猪七个打车软件,从同一地点(望京附近)出发,到相同终点(东直门附近),获取到叫车时长、接单时长、车内环境、路程用时、优惠力度等多个维度数据,并对不同网约车平台的打车体验做了一番对比。

滴滴下架后,出行市场烽烟再起

从试验结果来看,滴滴下架的确对司机和乘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对更换新机或车辆注册满八年年限的司机来说,滴滴不会再成为他们的接单首选。

相比司机端,乘客切换打车平台的成本更低,更罔论忠诚度。在接单时间相差无几的前提下,哪个平台的优惠力度大,服务体验更好,乘客就会转向哪里。

通过新摘观察,美团打车优惠力度很大,但运营车辆偏少;高德打车导航的精准性得到了一致认可,接单速度也足够快;首汽约车服务足够标准化,但价格比其他平台高出三倍。花小猪两次取消订单,最终还是靠接入平台的第三方服务商才接了单。

每一次行业变革都因为“看见”迎来质变点,玩家座次的更迭,也藏在一个个微末的细节中。

滴滴:服务较标准,叫车无优惠

椰椰 | 乘客1号

我是个使用滴滴超过五年的老用户。这次在滴滴小程序上叫的车,选的是“特惠快车”,特惠快车是一口价,且路线固定,如果需要修改目的地,就要重新算钱。

等待接单期间,滴滴小程序上放了个30秒的广告。地图显示车距离8分钟路程,我起身到楼下等待。

但在路边等待时发现司机定位的地址错了,我原本定的“XX时代X单元”,但实际定位却定到了后面小区的x单元。在跟司机确认后,我取消了订单,重新定位“xx时代广场”,又叫了一次车。

聊天过程中,司机和我说,这几年滴滴出行在安全性上下了不少功夫,有安全系统、行程记录,夜晚打车还会有人工客服电话确认乘客安全。

平台抽成在20%~25%,正常一个月跑单能赚到一万左右。他是自由跑单,平台不会做工作时长的限制,“从早高峰一直跑到晚上七点,滴滴会用大数据控制司机接单、减少高峰期的奖励发放。”

司机和我透露,相比租滴滴公司车的“自营司机”,大单子会优先派给他们,给非自营的司机们派的小单子居多。“平均下来,每天自营司机要比其他平台司机多挣一两百。”

这次打车印象最深刻的是滴滴的安全措施,最令我失望的是滴滴的定位,还有就是一分钱优惠都没有。

高德打车:接单很快,导航真香

祺祺 | 乘客2号

以前自己驾车或者出行都是用高德地图,滴滴下架后,偶尔也会在查询路线的时候直接用高德打车。

高德的接单速度很快,选好起点和终点后很快就有司机接了单,地图显示司机从距离我1.3公里的地方赶来,而且导航很精准,找车也没有花费很长时间。

“换了新手机滴滴注册不了,我的车注册年限也满八年了,所以就换到了高德。”接单的李师傅是兼职,平常有自己的主业。他说自己一星期最多开四天,每天平均下来收入能达200-300元。

交流过程中,李师傅还对我说了一个细节:乘客打高德很少有排队的。“高德不是那种聚合型平台嘛,下单后哪个车在附近就会给你派哪辆车,相比其他平台叫车会更容易。”

我们平时打车看中的无非是性价比,时效性和安全性,对司机来说,能“无差别”的接到单更重要。相比既有自营又有第三方服务商的平台来说,只做聚合平台的高德似乎更令司机放心。

美团打车:只想安静打个车,无奈套路特别多

Cindy | 乘客3号

自七月份重启后,美团打车已经上线运营三个多月。这次用美团打车,司机的接单速度还是挺快,整体等待在3分钟左右,车型不是很新,属于美团打车中的快车。

接单司机较为年轻,比较健谈,曾经也在滴滴做过,但现在因为滴滴下架,他就选择了美团打车。

据师傅自己介绍,目前美团打车上的司机并不多,“主要因为美团打车并没有大规模宣传,只在抖音有投放。”平台单量相较于滴滴和高德要少很多,消费者对美团打车的感知度也很弱。

车内环境比较干净整洁,和司机交流过程中,他对于滴滴和美团的印象是,美团的专车审核力度不够严,滴滴的专车相对更严格。

滴滴下架后,出行市场烽烟再起

虽然对外美团没有大规模宣传打车业务,但对内的宣传却不遗余力,甚至存在 “过度营销和过度打扰”。

准备打车时,刚点开打车页面就会弹出“邀好友、赚现金”的广告,要打车就要先把占据大半个屏幕的广告关掉。选择好出发地点和到达地点后,会有预估车费提醒,大约在16.22-19.69元,但上车后会发现实际车费会直接按照19.69元的最高标准计算。

下车支付时,页面设计会有意识地引导用户开启美团支付的自动扣款功能,“同意协议、开启并支付”的按钮十分显眼,“暂不,继续支付”的按钮却被故意弱化。如果用户着急支付,不仔细看很容易就会“被开通”。

更让我感到被打扰的是,使用了美团打车后,它就会自动给我推送各种营销短信,诸如“5元奖励已入账,再完成4单可再得优惠礼包”、“你的好友xx已接受邀请,1元奖励已发放”等等,烦不胜烦,而且没办法取消订阅。

我只想安安静静打个车,为什么要搞这么多套路。

曹操出行:接单慢是硬伤,车内环境一般

小韦 | 乘客4号

滴滴下架后,一下子涌出好多网约车平台,现在碰到早晚高峰时,我都会选择好多个平台同时叫车。

滴滴下架后,出行市场烽烟再起

这次选择曹操出行,但它的接单速度很慢,而且第一次都没有叫到车,又选择了重新呼叫才有师傅接单。上车后发现车内环境也很一般,甚至有些食物残渣和异味。接单的孙师傅是位干了六年网约车的老司机,从Uber到滴滴再到曹操出行,基本上主流的网约车平台都干过。

交谈过程中,孙师傅和我说自己选择曹操出行是“反其道而行”。“我觉得曹操这个平台入局比较早,优惠活动不大,很少人会用,自然也没有什么司机会接,我反其道而行之可能会更容易接到单。”

油价上涨但打车费用却没涨,导致司机们最近的收入被压缩得厉害。“干网约车这行留不住人,好多以前一起干网约车司机的朋友现在都转行了,最早跑Uber的时候每个月还有六千底薪呢。”

聊天过程中,孙师傅还提到,曹操和其他平台都有着一个通病,就是接单的范围比较大,不像滴滴范围小,距离乘客近,他每次接这种平台的单都距离派单的乘客很远,这也因此导致很多乘客取消订单。

作为乘客,曹操出行在接单速度上难以令人满意,在各打车软件体验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以后出门打车我也不会专门去选曹操出行。

首汽约车:预付费,服务好但也真的贵

Mia | 乘客5号

首汽约车上派单的时候有好多选项,比如舒适特惠、舒适甄选、商务甄选、任意豪华车等,我没有仔细看,只是简单勾选了其中几个选项。

最后平台给我派了商务甄选,下单后司机秒接单,派单距离也很近,只有0.5公里。

当时从地图上看司机过一个红路灯转弯就到了,我也准备出发,果然刚出电梯,司机就打电话通知车辆已经到达指定位置。找到车时,司机穿着白衬衣、戴着白手套,还拉开了车门在一旁等候,还没上车我就感受到了“王子般的待遇”。

预计行驶时间是21分钟,实际行驶27分钟,看行驶路线,其实是有一小段路和预定路线有偏移,费用也比预计多了2块5。

滴滴下架后,出行市场烽烟再起

司机服务十分到位,不过价格也是真的贵,相同的距离,朋友们打车费都在二十元左右,而我却花了六十五,比他们高出三倍,而且与其他平台下车支付不同,首汽上是预付费,这一点会让我感觉有些不适。

花小猪:出行体验差别不大,司机接到大单的概率高

小葵 | 乘客6号

滴滴下架后,我手机里的好几个打车软件都推出了不同程度的优惠券。这次我选择了花小猪。但叫车伊始就发生了状况,叫车过程中被花小猪取消了两次,第三次终于有司机接单,但派单后才发现,接单的是第三方服务商阳光出行。

滴滴下架后,出行市场烽烟再起

上车后司机对我说,自己是在阳光出行平台上接的单,并不知道我这个订单来自花小猪。

乘车过程中师傅告诉我,在阳光上没有防止疲劳驾驶的时间限制,他现在每天平均跑13个小时,每个月扣掉油钱等其他费用,到手能有八千多。“流水要达到五六百,在阳光上需要跑15单,滴滴上则要跑20单。”

司机选择阳光出行的最大原因,是接到大单的概率要比其他平台高,“不论在五环内还是五环外都会接到单,而且常会有大单。”

虽说是系统派单,但其实也有人工干涉,“前段时间有一天我连续接到了好几个大单,一天下来跑了近八百,结果第二天接到的都是几十元的小单。”

阳光出行上“接到大单的概率高”这一点,在试验过程中也得到了其他平台司机的肯定,不过作为乘客,我以后打车肯定不会选择两次拒单的平台。

结语

很长一段时间,出行市场都是滴滴一家独大,但随着滴滴的下架,以及行业合规的趋严,入局玩家看到了突围的可能。对乘客来说,少了垄断式的“大数据杀熟”,打车也可以“货比三家”。

当行业运力渐趋饱和,网约车平台的服务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会与市占率挂钩,这也意味着再多营销或补贴手段,最终都要回到用户体验的“终章”。乘客每一次乘车过程中的细节感受,都会影响下一次乘车的选择。

未来出行市场的竞争格局,或许就定格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那一秒。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