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宏观上的“有戏没戏”来研判林肯在中国的市场空间,我的回答是“没戏”。这样的回答好比一个婴儿刚刚出生,你就说这孩子要夭折,似乎没有人情味儿的背后是中国市场留给林肯的窗口期没有了。
尽管有些戏剧性,可还是晒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当我把“林肯是谁”的问题抛给身边的朋友时,被问到的10个人中有8个人的回答是“总统”,只有2个人知道林肯是车,且两个人的回答颇具北京人的诙谐幽默,一个说是“老大酒店门口趴活儿的礼宾车”,一个说是“用做接新媳妇的大林肯。”
百姓这种微观上的认识缘于福特自身在中国的“断片”,因金融危机踉踉跄跄的福特在陆续卖掉捷豹、路虎、沃尔沃、马自达等品牌之后,旗下的林肯品牌在2008年也退出了中国市场,仅有的林肯印象也就成了“趴活儿”和“婚车”的片段。时隔6年之后,回过味儿来的林肯要在中国复出了。在那个故宫附近老房子举行的林肯复出发布会上,时任福特总裁的穆拉利亲自前来督战。很多同行对那个用人力三轮车接送的场景并不陌生。
林肯真的来了。
自6月起,林肯携MKZ和MKC两款新车先后在西安、成都、广州、上海、青岛、杭州巡展,每到一地就找个地标性的建筑安营扎寨,美其名曰“林肯空间”。两款新车的英文名字实在唬人,所谓的MKZ其实就是基于蒙迪欧平台的中级车,所谓的MKC就是基于福特翼虎平台的紧凑级SUV,除了挂林肯品牌给人的感觉高档些外,也真没啥。
林肯在中国的市场空间估计也就像在全国巡展的“林肯空间”盒子那么大了。林肯在策略上,复出中国亮相的首款车型是轿车,而不是让人认知深刻的领航员这样的SUV车型;林肯在内部,志在必得要在中国有所作为的高管团队,在真要真枪实弹卖车的时候,中国销售的副总经理高瑾馨跳槽到哈雷了。尽管林肯将自己定位为“豪华汽车市场的新生力量”,并喊出了2016年向中国市场投放5款全新车型的目标,但是林肯经销商的招募遭遇困难,也尽管所提出的2016年布局60家经销商的计划并不宏大。据说,年底之前,全国只有8家能够开张。
林肯最大的挑战除了自身,更多的是市场。既来自市场饱和后的竞争惨烈,也来自品牌的缺失。比如,基于蒙迪欧平台MKZ将竞争对手锁定为宝马3系,宝马届时降价个三五万元,林肯根本就玩不起。更何况奥迪、奔驰、沃尔沃、凯迪拉克等的品牌力是要大于林肯的。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当天,微信上奔驰遭调侃的桥段同样适用于林肯:马云说老员工每人奖励一辆天籁,任勇点赞的同时,奔驰回应说为什么不是奔驰。马云的回答是“天籁是加长的,奔驰太短了”。林肯要想在中国市场立足,必须搞清楚你是谁、为什么、凭什么。解决不好这三点,没戏。(周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