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广州车展广汽中兴高层专访_今日汽车新闻-未来汽车

   日期:2022-05-13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684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中兴董事长李少,中兴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广汽中兴副董事长肖伟

在2014广州车展上,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中兴董事长李少(左手),中兴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广汽中兴副董事长肖伟(右手)接受了媒体的现场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媒体:刚才我看了我们的GX3。现在比较流行的SUV一个是小型的,还有一个是大七座的。严格来说,这个车目前看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它的外观也是比较硬朗的,我个人认为不是非常讨巧,对市场的销售难度是否有充分的认识?


肖伟:这是我们合资以后做的第一款车。广汽是做至精志广,是做整个高大上的东西。它要做代表自主品牌在质量上、性能上打造高端的产品。广汽中兴是在这个平台下做年轻、时尚、运动的产品。中兴65年的历史一直在做越野车,中国越野车除了合资品牌之外,第一个四驱的皮卡进入俄罗斯的是中兴。我们越野车走向海外市场,能在世界皮卡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也是靠这种过硬的造车经验。广汽中兴主要是围绕两方面的优势打造。一个优势是广汽集团的核心技术,比如先进的发动机,这是在国内是领先的,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水准。以及它的精益制造上,J.D.Power公布的IQS数据显示,传祺在自主品牌中名列第一。我们基于这个平台,才有可能打造运动时尚的产品。另一个优势,就是结合中兴在SUV方面的深厚基础和经验,我们的重点是一切围绕客户来打造过硬的SUV产品。只有深入调研、量身打造,才能满足现在的年轻族群。80后、90后是现在的消费主力,他们是既时尚又运动,还要实用的人群。


我们做的车在以下几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一,产品性能,尤其是底盘与操控性方面非常优越,我们已经通过了一些专业的测试,是没有问题的。在实用性方面,这个车体现的是小车大空间。这个理念在欧洲和日本都有很多类似的车型。我们知道丰田、本田、现代、斯柯达这些有很多车型是小车大空间的设计,这样既时尚又实用。实用性体现在它的经济性和空间,这部分需要很多的正向开发,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


我们要把这些既时尚又实用,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做出来,这对我们自主品牌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今天开发产品的时候我们正向开发,这个车型不管风格如何,但是它整个的风格和造型理念是围绕年轻的族群,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时尚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东西,做了一些尝试,包括一些多媒体的配置,这些都有体现。集这几个方面于一身做出这个产品,我们付出了很多。因为我们在做正向设计,正向设计需要很大的投入。


让客户了解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我们是真正做出了努力,并且在一百遍一万遍的做。我们会越做越好,越做越精,相信最终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媒体:这款车定位在小型SUV或者紧凑型SUV,在我们广汽集团未来是不是传祺可能往上走,中兴来填补中低端市场这个细分市场的空白?第二个问题是今天有提到渠道共享的战略,关于进一步细节能否跟我们再分享一下?中兴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发布是比较成熟的,未来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海外市场的资源和渠道共享给传祺?


李少:谢谢您的问题。广汽集团现在的规模比较小,从全国17大企业集团里面我们的数量规模算小的。数量小的关键问题在于中低端产品,小型化的车我们比较缺乏。广汽集团希望在中低端市场有一个很好的作为。在过去三到五年时间里面,我们跟吉奥进行合作,现在也跟河北的中兴汽车进行合作。意图如您所说,我们是想借中兴汽车民营企业在经营决策、执行效率方面的优势,借他们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借他们在小型车的生产经验方面的优势,融合广汽集团所谓的至精、至广造车理念,把我们生产管理、品质控制方面的经验融合到一起,希望取长补短,发挥双方最大的优势,来做好我们的小型车。


宜昌的项目我们得到了宜昌市大力的帮助和支持,今天大家看到的是我们合作之后的第一款产品,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刚才肖总已经做了详细的描述。我们确实是想跟中兴合作,从产销数量方面对广汽集团进行补充,提升我们的销量,扩大我们的销售规模。


共享渠道方面。广汽集团大概有两千家销售店,现在国家的反垄断法对4S店的模式有了更强的规管,也就是4S店的模式会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希望跟经销商进行更强的合作,希望我们的经销商也可以持一种开放的态度,特别是我们自己的广汽乘用车的经销商。希望把我们的平台提供给广汽中兴,合资项目的产品也可以进入我们的渠道销售。希望广汽中兴生产的产品能够达到广汽生产体系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要求,有可能某一天广汽中兴生产的车也能够用上广汽的品牌,完全融入到我们的销售渠道里面。


中兴皮卡在海外的销售有比较长的经验,前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在电视里面看到中东那边打仗,就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我们更有经验。现在我们提出来希望在海外市场也能够统一进行运营,进行统一规划,希望能够逐步做到统一渠道。前一段时间,我们有一些产品出口,是利用合作伙伴的渠道,自己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销售渠道。今后,广汽集团也会在海外事业上进行统一的规划,有关的方案还在酝酿之中,今年之内或者明年初期能出台一系列完整的方案,方向是这样。

   

媒体:广汽和中兴合资合作以来一直在业内受到很大的关注,两家公司合作到现在,有什么样的收获?之前华晨宝马推出一个华颂的新品牌,业内对这个车的关注更多是它搭载了宝马的发动机,但是我认为两个中方公司的合作,企业文化上比中外合作沟通程度更高更顺利。两家公司怎么合作,合作哪些方面?我关注到新的三家公司,一家是广汽乘用车的分公司,还有中兴的宜昌分公司,还有你们的合资公司,三个公司同时在一个基地,在生产、管理、运营方面怎么分工,怎么分配的?两家公司各自是什么角色和地位?


李少:收获有很多,两方面的收获都有。刚才你讲的很好,广汽集团合作的项目可能占95%以上的业务。广汽集团在合资、合作方面我们是有相当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基于广汽集团位于华南地区在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广州,所以广汽集团秉持着一种包容的文化,闽南文化的精髓。我们希望能合作就一起合作,不能合作也做朋友,以这种为人处事的方式来发展。


我们跟国外的企业合作得很好,大家都看到,无论是跟日本的企业,还是欧美的企业,我们合作得都很顺利,也很有成果。国外的企业跟中国的企业确实是有所不同,起码外国企业的法制观念比较强,信用方面也很好,国外伙伴技术方面的力量也比较强,他不强的话,我们也不跟它合作。国内的企业之间合作,大文化背景是一样的,不过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有差异的。做得成功的领导往往都有一种共同特质,就是很执着很坚持,认为对的事情必须坚持到底,不容易改变,这就需要磨合的过程。


跟中兴合作的时间不长,去年11月份在宜昌,项目注册成立,今年1月份开始运作,不长的时间里面,广汽跟中兴已经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我和肖董事长可以早上六点通电话也可以凌晨两点通电话,这都没有问题,不过确实也是有分歧。广汽选中兴做合作伙伴,因为有一些方面是广汽集团没有的,所以我们选中兴做合作伙伴。我们对肖董事长,对中兴汽车都是抱着一种非常尊敬、尊重的态度来对待的。


我们合作的时间很短,但是已经在宜昌建立了900亩的场地,15万平方米的厂房,10万台生产能力的生产基地。管理团队跟生产的队伍已经建立起来,大家看到我们做出的首款车,无论是工艺,还是配置,在今天琶洲的展场里面,都可以跟很多车同台竞争。同时,我们对中兴汽车的经营理念、企业决策、企业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至于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本着求同存异慢慢融合。


我们在宜昌有三个单位,其实就是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有个特点:一个汽车项目,两个公司。因为广汽乘用车分公司成立了,中兴汽车的分公司资质就转移了,所以是一个项目两个公司的概念。


肖伟:广汽集团作为大的企业集团,跟很多企业有合作合资,他们是严格按照一些既定规则去做,机制比较死板,很多决策效率比较低。中兴以前也是这样,比如我们的双签字,但是我们现在改变了,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决策上面我们有很多的改变,大家也在融合,怎样有利于企业发展,怎样发挥优势,我们也做了很多调整。真的很感谢广汽集团,在责任制的建设、体制的改变、机制的灵活、双方优势的结合、集团的资源和资质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是集合了很多优势,把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做了很多调整和改变,以适应现在的发展,现在我们的效率比较高。完全按照中外合资的这一套可能不太适合,因为我们打造的是自主品牌,所以我们取消了双签字,现在施行的是责任制。

   

媒体:作为湖北的媒体,我们一直非常关注所有在湖北的汽车企业。据我们了解,中兴汽车在10年11月的时候就南下湖北了,然后在那边有建厂,选择在湖北作为生产基地。广汽中兴的GX3这款车也是在湖北生产的,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理解成一种信号,就是广汽中兴对湖北地区乃至是华中地区其实是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的。广汽中兴GX3这款车主要区域的市场地位是怎样的呢?


肖伟:我们进入湖北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是宜昌市非常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和保姆式的服务,政府的高效和诚信,使得我们在10年的四季度到了宜昌。当然,湖北有非常得天独厚汽车的文化,因为湖北是汽车大省,有非常多的汽车资源、人才,这部分有非常好的条件;还有一些地理区域位置优势,制造成本辐射周边区域,它的位置是最好的,加上水运、铁路都是非常好的位置。我们进入宜昌时是天时地利人和,非常难得,还有一小点的缘分,这个缘分过去了。


二是市场,广汽低速汽车、微车已经抢占了低端的市场,高不成低不就所以我们走到了海外。但是我们知道中国汽车市场是世界上第一大汽车市场,如果我们不进入乘用车,不把家门口这么好的市场做起来是很可惜的事情,所以我们就立志巩固商用车,开拓乘用车。宜昌本身天时地利人和,加上它的区位优势一直都在,而且我们要围绕国内市场做起来,所以就到了宜昌。后来很荣幸地跟广汽集团合作,之后更快地迈出步伐,现在我们跟上广汽的大船就跟别人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因为我们已经丢掉了太多的时间,历史上我们损失了很多的机会,所以现在要跟上广汽,进入这个大平台。这样我们就能跟其他的同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塑造出我们独特的产品优势和品牌定位。

   

媒体:今天上午采访曾庆洪总经理时他提到广汽集团已经将中兴汽车纳入了我们大自主的平台中。未来在自主领域,广汽集团会围绕两个中心四个平台,以研究院为中心,自主品牌进行协同合作。具体到广汽和中兴之间,包括研发、采购、营销层面和未来的市场,会不会有一些具体的东西发布?


李少:刚才你提到曾总讲的要构建两个中心四个平台所谓大自主战略的想法,是我们广汽集团近期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想法是广汽集团自己在做的一个事。现在广汽中兴我们既然把它纳入到广汽集团的大自主战略里面,很自然的也是希望在所谓的两个中心四个平台上面,能够有所作为。


广汽集团大自主战略怎么跟广汽中兴的发展结合起来,具体方案我们还在协商中,暂时没有内容可以发布。广汽集团有自己的研发中心,现在我们已经投入差不多70亿的资金,希望在3个国家5个地方建立研发基地,这就是我们广汽集团的研发中心。


我们希望构建以我们广汽乘用车,也就是生产传祺的工厂作为母工厂,然后辐射到像广汽中兴,还有广汽吉奥,以后也许还有别的生产据点,共同构成我们的生产制造中心。


销售渠道、销售网络怎么共享,已经跟大家说明过了;研发平台上面怎么共享,同样,只要广汽中兴合资项目需要,广汽集团的研发中心提供研发支持,甚至做完整的产品开发,都可以承担。而且我们会承担非常沉重的风险方面的责任,但是具体情况现在不便透露。


采购平台上,我们希望自主品牌能够共享我们的采购资源。现在广汽集团有自己的发动机生产线,也有变速箱的生产厂。广汽关键的零部件,只要我们的成员愿意采用,是全开放,不会存在比如只卖苏27,不卖苏35,这样的问题,只要我们肖董事长看中,我们就卖给他,而且是以非常优惠的价格。


人才队伍人力资源的共享。现在广汽集团有超过六万的员工,我们在生产制造、品质控制、售后服务领域都有很强的队伍。广汽中兴作为新建的合资项目,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提出计划,广汽集团也会安排相应的队伍给予支援。


媒体:第一,我们广汽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如果中兴需要我们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匹配。为什么我们第一款车采用的是三菱发动机,而不是广汽的,这是处于什么考虑?第二,车型上能否具体说一下,目前广汽给到中兴这款车具体有些什么支持?第三,请问肖总,现在我们这款车还是采用中兴的渠道,但是中兴之前更加偏向于非乘用车这块,运营和管理上面是否有些挑战?这款新车出来以后我们对它的市场有个什么样的期待?


李少:第一款车为什么采用广汽体外的动力总承呢?是有个历史原因。开发一款新车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而广汽中兴是今年年初才开始运作的一个项目,中兴在与广汽合作之前,这个车基本上已经做出来了。接下来广汽先进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也会应用在这款车上。


关于广汽给这个车的支持,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时间上,广汽提供了一些支持,确保其按时按资下线;生产管理、品质控制方面,广汽也提供了一些支持,派出了专门的品质控制部长到现场;零部件的供应上面,广汽也提供了一些支持。销售渠道现在对广汽中兴项目确实是一个挑战。


广汽中兴因为时间短,还没有建立起完全独立的销售渠道。很感谢中兴将其一个销售渠道完整地引入这个项目,因为现在GX3用的就是中兴牌,所以放在中兴的渠道销售也很自然。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因为中兴汽车原来的渠道是卖皮卡,现在要卖乘用车,怎么适应用户的需要,怎么适应卖乘用车的市场特点,对我们确实是一个挑战和困难。现在我们已着手规划建立广汽中兴的专用销售网络。 

媒体:我们中兴汽车在乘用车方面车型比较单一,未来有什么车型能透露一下吗?第二个问题是中兴在广汽集团体系下的定位您是怎么理解的?


肖伟:今天只是开始,这是我们合资合作以后的首款车型,明年会有很多车出来。有更好,更先进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汽车产品,能够代表中国汽车水平的车出来。在宜昌将陆续有很多新的大动作。我们现在两个平台同时在上,每个平台都有一个系列车型,两个平台大概就有十款车,另外还有一个新的平台。包括高性能版的轿车,运动版的轿车,都会推出。明年上海车展我们会发布产品品牌,及对应的车型,到时候大家会见证到。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展示一款车,而是要把品牌本身的高性能、高质量都展示出来。这是我们要塑造的重点。


商用车是我们的老本行,我们已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新一代皮卡车也将于明年年底面世。立足商用车,在广汽集团大品牌下进入乘用车市场,通过优势互补,在商、乘两个战场上同时开始。中兴汽车悠久的历史中,有过成功,有过失落,现在这么多的产品开始密集地投放市场,对于我们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至于广汽中兴的品牌方面,我们主要是根据两个股东双方资源的优势来定位。优势很简单,如李总刚才所讲,广汽集团有非常好的平台,有非常先进的动力总承,国内最好的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资源。除了这些资源,质量感觉上,它的质量在自主品牌里面是领先的,包括制造精致工艺方面都具有非常好的平台,这个为广汽中兴打造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提供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平台。广汽是至精志广,中兴则比较专。我们在围绕着年轻的用户群体打造我们的激情和梦想,因此我们要考虑到年轻族群的想法,他们除了要享受高性能和高质量,还需要体现运动,以及实用。这是品牌的立足点,我们在做的正向开发,就是紧紧围绕着品牌做,围绕着消费者去做。逆向开发会简单很多,但那不是我们的选择。


包括我们在上海车展发布的新车,大家也可以看到,都有时尚、运动和高质量高性能的体现,能够作为中国汽车的代表。为什么体现这些方面呢?因为除了广汽的平台,还有中兴越野车六十年的历史,这个基础就是双方优势互补所奠定的。我们塑造的重点是广汽中兴的品牌,平台是双方奠定的,尤其是以广汽集团在乘用车领域的平台为核心,配合中兴轻型越野车六十多年的经验和技术去塑造。塑造的关键是一个品牌,包括后续在渠道方面,都是围绕广汽中兴来建设。



媒体:抛开广汽中兴市场环境的问题,最近自主品牌12连降之后,可能又是三连升还是二连升我记不太清楚。自主品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战略,比如说奇瑞是开始做合资,收购沃尔沃;长城是专注SUV。中兴现在是不是投抱广汽集团,未来新自主品牌的出路到底在哪?


李少:自主品牌12连降确实是整个行业关注的问题,不光是我们身在其中的汽车人,很多经济方面新的专家都很关注这件事情。但是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数据,虽然自主品牌总体是12连降,但是单一品牌,比如广汽传祺今年增长超过40%,从一些简单的数据可以看得出,并不是没有市场。自主品牌12连降,但国外品牌是在提升,今年1到10月整个行业的增长率还在7%左右,虽然增幅放缓,但还是在增长。一正一负,好车的增长还在,排在前面的企业增长率都是不低的。很可能现在所谓的12连降还是产品结构的问题,符合市场需求的东西大有市场,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东西可能就有点过剩了,也许是这样的问题。


怎么把握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以满足这部分快速增长的需求,我认为这是不用担心的。出现12连降也说明产业、行业是在调整,要不然中国那么多汽车企业,说了很多年,依然不是很经济。

肖伟:我认为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要打造适销对路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要去塑造出一个品牌让消费者认可。包括在国内一些合资公司,因为打造了一些适合用户需求的潜在产品而成功,比如说红光、宝骏。市场机会永远会有的,只是我们有没有真正了解用户。


第二方面,作为中兴来讲,对手实际上是自己。我们做皮卡的,苦孩子出身,在很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打到国外去了。这样一个队伍,就可以引导中国汽车走向海外。很多地方还是需要市场竞争促进的,我认为自主品牌在中国汽车里面竞争得不够充分,因为皮卡品牌已经死了太多,但是乘用车品牌里面好像还没有几家死掉。竞争不够充分就一定会有机会,最终靠的是实力,实力强的才能活下来,广汽中兴后续在这部分依靠的是技术过胜。目标本来就不只是国内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用个很简单的指标,比如碰撞,如果到国际市场去做测试,我们生产的车碰撞的安全性可能会超过一些国际品牌。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广汽传祺,从J.D.Power的调研看质量IQS排名已经超过了某些合资品牌。我们首先要把产品做好,需要一个过程,最终市场一定会认可。就像如今中国家电的崛起,在过去多少年前也同样看不到如今日本家电的没落。所以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这需要我们去努力。

   

媒体:肖总,您有没有对未来的销售比例做大致估算,商用车和轿车所谓的利润贡献,因为长城当年做轿车其实是走过一些弯路的,虽然有过先例,中兴在广汽的帮助下也有了比较大的支撑,但您所冒的风险同样存在,你如何面对这个风险?李总,广汽现在发展的是四处收购也好,借着联盟也好,未来在广汽自主这块,传祺的贡献率和传祺之外其他品牌,比如吉奥、中兴的品牌,广汽有没有一个大致的估算,四六开还是三七开的贡献比例?这涉及到广汽未来要在乘用车领域培养几个独立的子品牌。


肖伟:我们经营上是先有市场,后建工厂。商用车领域,在今年9月15日奠基仪式上开始建立年产能15万的商用车基地,因为之前最大的问题是产能不足。乘用车领域,基于我们新一代产品的成功开发,才去建工厂,后续规划是要先做强,而不是做多大,先有市场后建工厂。商用车产能15万辆,乘用车目前也是15万辆,短期各半。但是我们的产品是两个平台,两个平台系列车型已经开始了,产能是比较滞后,肯定会是先去投入市场。


李少:你也提到广汽集团今年有些兼并重组的动作,其实广汽集团在兼并重组或者说跨地区的经营上是后来者。广汽集团历史不长,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集团,能够做一些这方面的事情,确实是要下很大决心。不管怎样,当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总是局限在一个地方,就很难有更大的发展。特别是汽车这样的产品,一台在广州生产的车如要拿到内蒙古销售,拿到长春销售,起码其物流成本就好几千,甚至过万元。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走出去是必然的,也是一种趋势。


我们也是很有节奏的,是在我们可控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做一些事情。广汽跟长丰最早在湖南有些合作,延伸出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现在在长沙经营得非常不错。我们自2003年跟吉奥开始了合作,在投资方面,筹划新产品方面做很多工作,效果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预期。宜昌作为中国的地理心脏,从宜昌到东到南到北的距离差不多,是一个圆心的重要位置,并且我们认为宜昌当地的政府、民风、政风,都适合做汽车产业。以前因为宜昌毕竟在湖北,湖北有一个老大哥在那,我们轻易不敢去,现在凭借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跟中兴开始合作,落户在那。我们在走出去、跨地区经营方面做了一些事情,但是就您刚才讲广汽集团对广汽吉奥或者说对广汽中兴有没有一个期望值,特别是您提到希望它占40%还是60%,事实上,我们没有这样的目标。做企业还是要因应市场的需求来提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市场需求大,中兴能够开发出很多适销对路的产品,占到60%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不行,占10%甚至更低也说不定。我们不能像评先进一样搞个比例,这样不太合适。反正有市场,能够发展得多快就支持其发展多快,能够做多大就支持其多大,绝对不会因为广汽中兴某款车销量超过了广汽传祺,我们就限制它。

   

媒体:前段时间长安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未来五年之内,自主品牌可能要死一半,就想问问领导,你们对他的言论有什么看法,谢谢!


李少:死不死我说不准,但是有生有死我认为是很正常的。适者生存和不适者淘汰这个真理是自然规律,谁也阻挡不了。能够适应可能就继续发展壮大,不能够适应,那可能就真的要关门要破产,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至于是死一半还是死百分之六十,还是死百分之十我就不好说了。


肖伟:看时间算,五年后能活下来的肯定是极少数,死一半我看都少。

   

媒体:你们正在研发中的运动型轿车是什么样的状况?


肖伟:首先我们想是做一种产品,我们讲的是要给用户想要的一种生活方式,多功能运动型的概念我们并没有讲得很精准,我们可能要重新起一个名字。我们专门打造一种产品的概念,是围绕用户的生活方式去做的。围绕这点,我们本身要进行全新品牌的塑造,包括整个家族的识别系统设计,这个品牌也是中兴旗下的品牌。这个产品本身有一些非常好的基础,这是很好的优势,因为这款车的基础平台在自主品牌里是投资最大的车型之一。其原车是跟沃尔沃对标的;设计由世界上最顶尖的公司完成;所用模具都是在海外,甚至一个空调的关键件都是用进口钢板制造;技术性能指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一些合资企业、外资品牌。定位非常高,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开发好产品就会面临高成本,还有全是由机器人打造的先进生产线,起点非常高。好的产品如何让用户认知,如何降低成本,如何让消费者了解到产品的好处,这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考验。产品的概念、外形、性能、动力总成承、最先进的动力,德国格特拉克变速箱都非常有优势,可以说是在自主品牌中领先的车型之一。对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得到市场的认可,对我们的考验是怎样让用户了解这个车型。我们好,可能用户看不到,但是我们还要做好。


买车用车不想被忽悠,就请关注12缸微信订阅号:kf12gang←长按可复制。众多民间高手每天免费为您回答选车用车提问。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