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建设引入众筹破解新能源车难题
充电难、充电基础设施少,一直是困扰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近日,北京汽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对外公布消息称,公司首批8个充电站21个充电设施正式投入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北汽新能源公共充电桩建设全面展开,而且也为充电桩的筹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据了解,此次北汽新能源投资建设公共充电桩采用的是众筹模式,即无论企业或个人,都可通过提供场地或资金的方式参与建设,共同分享收益。
一位住在北京南四环的车主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不具备安装个人充电桩的条件,我每次充电都要去西三环附近的北京理工大学;除了加收充电服务费,目前北京理工开始对电动车收取停车费。如此一来,个人用车成本再次提高。”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共有充电站225座,合计充电桩1700多个,其中70%是由政府连同国家电网先行投资建设。”
这一数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纯电动汽车与充电桩比例为4:1,距离标配1:1尚存在不小差距。日前在一些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充电桩建设开始升温,车企也开始加入充电桩建设阵营。
近日,北汽新能源首批公共充电设施也已投入使用,包括集美家居大红门店、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丰苑大厦、国信苑宾馆、京宇汽修厂、北京恒誉汽车租赁、千鹤小区、北工大软件园8处的充电站,共61个充电桩。
以位于集美家居大红门店的充电站为例,其由两家公司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分成。其中,集美家居作为电力和场地提供方,电费将归其所有,按照商业电价每度电1.2元收取;北汽旗下合资公司北汽特来电作为服务提供方,将收取每度电0.6元的充电服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