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规模巨大、利润极厚,但是这里又非常初级且不成熟。不少被经营得极其出色的传言,几乎被当成了真理来看待。每天,顾爷都会收到来自后台朋友们的留言。询问顾爷日系车的安全性是否如传言中一样渣,一碰就碎?德美法系车的安全性就特别好?今天,顾爷就给大家讲讲,日系车的安全性到底怎么样。
在开篇之前,想跟大家普及一下啥叫安全性。顾爷认为,安全性是针对于车内乘客而言的,而不是针对车的。在较快的速度碰撞下,车没事,人死了或者车毁人亡在顾爷看来就叫安全性渣。
超过1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撞击,任何系的车生存率都接近于零,而平时大部分是低速状态下的,都是一般的小刮蹭、追尾之类的。谁的车身钣金好,刚性好,谁的车身就不易变形,但并不说明这车的安全性就非常好。
安全性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
1、安全配置
安全配置是否足够,是保证乘客在发生事故时能否存活的重要因素如安全带和气囊都是保护乘客的重要配置。同一辆车,一个配备六气囊,一个只有两气囊。在相同的速度撞击下,当然是六气囊的车存活率更高了。
2、车架硬度
业内看汽车安全,脑子里最先出现的是车架。如果说车架是骨骼,那钢板不过是血肉。撞车时钢板厚度对安全起不了决定作用,撞得难看并不等于不安全。这就像打架,那些满脸是血、样子很惨的人,未必受的是重伤。
汽车从被撞到停下,经历了动能分散、消耗的过程。除去司机的刹车措施、地面的摩擦力吸收一部分动能,最主要的能量消耗源自车体的变形。如果这些还是没消耗完动能,那么人体就会吸收动能,导致伤害的发生。车身变形大不大其实取决的是车身钣金好,刚性好。
因此车的安全性取决于车身的设计。只有通过车体和乘员保护系统(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的变形消耗掉绝大部分动能,且变形尽可能长时间持续,让碰撞过程中的减速度在受伤的容忍度之内,人体才不会受伤。
其实汽车的车身结构设计时有意识地将车分成不同的区域,对于乘客保护最重要的是吸能区和刚性区。车身前部和后部,通过前后防撞梁及前后纵梁组成的吸能盒,在碰撞时通过溃缩变形,吸收大量的能量,并将碰撞力分散到车身骨架各处,以此来降低乘员各部位的加速度,并且减小乘员舱的变形量,保证必要的生存空间。
车身上除了用于碰撞吸能的区域,对乘员保护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就是刚性区域。这部分区域如果发生过大变形,将对乘员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A、B、C柱,车门防撞梁要采用高强度钢,甚至超高强度钢,以此来保证在侧面碰撞或者车辆发生侧翻、翻转是乘员舱变形尽可能小,给乘员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通俗点说,正面撞击看车架,侧面撞击看ABC柱。
顾爷总结:关于汽车安全性的谣言非常多,其目的不外乎是忽悠消费者购买“安全”的车。因为那些幕后推手深知,在这个安全带卡子盛行的地方,没几个人真的在乎安全,多数人要的只是个口头的噱头。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要想了解一辆车的安全性好不好,还是多去看看国内外的碰撞测试吧。只要A柱基本不变形,车门能顺利打开,气囊正常弹出保护的就是安全性好。对于日系车安全性就很渣的观点,顾爷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