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公布了全新马自达3、全新卡罗拉、全新RAV4等日系新车的碰撞测试成绩,并且它们都获得了五星评价,同样,全新卡罗拉、全新马3在美国IIHS碰撞测试中也获得了“安全之选”称号,但你以为这样就皆大欢喜了?就能顺利成为爆款了?
NO,那个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不信?来看看网友们的观点:
网友1: 美国IIHS碰撞的是供美国的日本车,供中国的日本车能一样吗?就当看看娱乐新闻,不能混淆视听。
网友2:日系车本来就很安全,只是来到中国就粗制滥造了。
网友3:举报,国内外用料根本不一样,国外的碰撞测试没有参考价值。
网友4:什么IIHS,什么E-NCAP,我只相信国内的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
既然有了冲突和疑问,就说明大家对国外的碰撞测试不怎么信任,对于国内生产的合资车也缺乏信心。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两个问题:
1. 国外的车辆碰撞测试成绩有没有参考价值?
2. 在买车时,消费者该如何判断汽车的安全性优劣?
国外的碰撞测试没参考价值?
有人常把“国外的碰撞测试对于国内没参考价值”这句话挂在嘴边,是因为坚信新车一到国内就偷工减料。并且大家会认为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很注重车辆安全性,因此车企也会重视起来,新车在碰撞测试时的成绩自然会优秀,而国内环境就比较“宽松”,所以才有了前文中网友的犀利评论。
首先,“国外的碰撞测试结果对于国内没有参考价值”,这个观点无疑是片面的,因为很多新车会首先在北美、欧洲等地区上市,因此美国IIHS、欧洲的E-NCAP能够实现“全球首撞”,说这个测试结果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是以偏概全了。不排除以前确实存在海外版和国产版车型用料不一样的情况,例如当年奔驰E级的“钢材门”,把铝合金换成钢材的做法一度让消费者觉得不爽。
然而,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所有车企,因为国内优秀的汽车生产线并不少,例如广汽丰田,例如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有些从国内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其安全性还真不比国外的差。退一万步来说,如果某款车在国外的碰撞测试结果就已经惨不忍睹,那么国产后还会好到哪里去?因此,IIHS、E-NCAP等国外碰撞测试机构的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判断汽车安全性?
说来说去,还得回到国内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在买车时,如何判断一款车的安全性好坏?这里我们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两部分来说明。
1.看得见的
这里的“看得见”主要指消费者自己可以判断的层面,例如主被动安全性配置,包括安全气囊数量、牵引力控制、车身稳定系统、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以及近来热门的主动刹车系统。别小看安全气囊的个数,有时候多两个气囊相当于多了一条命,在正、侧面碰撞时,气囊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正因为如此,像凯美瑞这样标配十气囊的车型能够获得消费者青睐。
而主动刹车系统,平时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但如果能在紧要关头把车刹住,那帮的忙可就大了。所以,我们在买新车的时候别只知道看动力、空间,多注重下安全性配置,在未来用车时才不会吃亏。
2.看不见的
除了安全气囊、主动刹车这些“看得见”的配置外,还有车身的安全结构设计、用料等是我们看不见的,高强度钢的使用率达到多少才安全,大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时就需要看碰撞测试机构的评价了。
目前,国内公认比较严苛可靠的机构是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联合开展,其评价体系主要有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成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四部分,与E-NCAP的评价体系构成比较相似。
所以,即便是思域、奕泽、C级、3系等车型也不能在C-IASI拿到全部G(优秀)的评价,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C-IASI的碰撞测试结果对于买车还是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如果我们想知道某款车的安全性如何,可以将国外的碰撞测试结果与国内的C-IASI比对。
结语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者也越来越关注汽车的安全性,C-IASI的诞生是必然的,它的出现不仅能为消费者买车提供参考,对于车企还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偷工减料只会越来越行不通。当然,我们也要记住不能以偏概全,无论是对于国内外车企还是碰撞测试机构,都应做到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