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大家应该都会被“CMA平台星越即将上市”、“TNGA平台雷凌即将上市”等新闻刷屏;或者去4S店看车,销售会跟你介绍“这是我们XXX平台的新车”。时至今日,肯定还会有人不知道平台到底是什么,用平台打造车型有什么优势?有人认为平台就是底盘,有人认为平台是流水线,再给大家扫盲一下这些不可不知的技术。
造车平台出现之前,以前是怎样造车的?
在了解造车平台之前,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汽车的生产方式。首先,最原始的汽车是纯手工制造的,直到现在也依然有像科尼塞克那些品牌依然靠纯手工打造。
只是以前科技不发达,人手打造合情合理,现在科技水平用人手打造就是费时费力,纯手工打造的汽车基本都是土豪们的玩具,一般的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汽车制造史上的第一条流水生产线诞生!
1908年,福特T型车Ford Model T诞生,Model T除了后来成为国民车之外,还因为由参观屠宰场获得灵感而推出汽车生产组装流水线,并将其推广。
后来的汽车工厂就基本采用流水线生产,为了提高效率和应对订单量,有些车企还推出“3班倒”的24小时全天候生产法。
造车平台出现,车企开始“偷工减料”
在大众MQB平台之前,肯定有网友听过大众PQ平台,甚至目前依然有在售车型是诞生自PQ平台,例如斯柯达的柯米克就依旧采用PQ34平台。毕竟平台这种东西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对于大众集团这种大型车企来说,都要花费40亿去研发新品台,中小型企业就不用多说了。如何让老兵在退役之前发挥最后一丝余热,是车企的必修课。
PQ35平台的定义为:P表示平台、Q表示发动机横置布局(L表示发动机纵置布局)、第一位数字3表示紧凑级车型(“2”表示小型车,“3”表示紧凑型车,“4”表示中型车,“6”表示中大型车。)、第二位数字5表示第五代。PQ35相比PQ34提升最明显之处是后悬从扭力梁提升为多连杆。
模块化平台生产车型花样更多
后来,大众从MQ平台演变出MQB(发动机横置)、MLB(发动机纵置)、MSB(保时捷/宾利专用)为主的三大模块化平台。其中MQB应该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平台了,MQB平台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延展性超强,小到4米的POLO小型车,大到5米多的途昂中大型SUV,都是用MQB平台打造。
当然,采用模块化平台生产汽车的并不只是大众,像丰田、宝马等同样采用模块化生产,丰田的TNGA,宝马的CLAR等都是采用模块化平台生产。模块化生产的一大优势是零部件的通用性较高,模块化平台能将车上的例如发动机、变速箱、悬架部件按模块化标准的方式生产,然后安装到同一模块化平台车型上。
结语:无论是MQB、TNGA、CLAR还是CMA,它们都只是车企为了缩减研发平台费用,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调研反馈车辆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最后诞生的车型基本都是轻量化、低成本以及高集成、高通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