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和实施要求的公告》,其中提到将汽车内饰件、汽车门锁及门保持件等产品调出CCC认证目录,不再实施CCC认证管理。而汽车安全带、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汽车行驶记录仪等17种产品,则由企业依据《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我声明实施规则》完成自我评价。
内饰件不再实施CCC认证管理?
或许有一部分人对于这个“3C认证”并不熟悉,3C认证的全称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仔细回忆下,在汽车上,你肯定见过这个标志:
在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秦宜智谈到:CCC认证聚焦在消费者普遍购买使用、对人身健康安全存在风险隐患的消费品领域,以及应用较广、风险较高,虽非普通消费品但对人身健康安全影响较大的产品领域。
把汽车内饰件调出3C认证管理的行为,其实是在给市场主体松绑。但一提到内饰、人体健康等词,大部分人关注的还是汽车内饰是否真的对人体健康无害、车内异味是否能真正解决的问题。
消费者惧怕的内饰异味
内饰异味的问题有多令人头疼,相信不少车主深有体会。有的车主车子买来有大半年时间了,车内的异味不仅没有半点要消散的意思,甚至比新车刚买回来那会还要更浓、更刺鼻;有的车主则反映车内的异味时有时无,但味道一旦出现,严重的时候会让人感到头晕作呕,夏天尤其严重。比起内饰件开裂和不正常磨损的问题,异味才是让车主最头疼的。
值得一提的是,前文中说到的3C认证并非是质量的标志和保证,而是一种最基础的安全认证,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市场准入证明。所以,内饰件调出3C认证管理其实对于它的质量没有太大影响。但无论是今年还是更早时候,关于车内异味的话题一直都没停息过,“车内异味对人体是否有害”也成为了很多车主的心结。
内饰异味是如何产生的?
汽车内饰件,如仪表盘、座椅、手套箱、车门等,使用最多的材料无疑是塑料和皮革。以塑料件为例,由于刚生产不久,通常都避免不了味道发散,尤其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材料。另外,塑料件之间通常又由胶水粘合,而胶水里含苯化物和玻璃尿酸等有刺激性气味的成分,因此新车的味道通常都比较浓。
但车企都会有一套自己的气味控制标准,这需要根据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来制定,所以一般正规的厂家都不会让内饰异味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内饰异味何时了?
先不说车内异味对于人体健康有无危害,至少这异味是真真切切地让车主感到不舒服了,既然不舒服,那又如何做到专心开车?何况汽车是高频率使用的工具,难不成开车时戴着口罩?那么,这个内饰异味到底该如何避免?
从车主的角度来说,如果新车买回来时没有问题,异味是后期才慢慢出现的,那就要反思下是不是自己的问题了。一般来说,汽车在夏天时要避免暴晒,因为温度升高会致使内饰异味加倍。另外,车内要保持干净,养成定期清理清洁的习惯,异味有时就是由各种气味聚集而成的。
从车企的角度来说,对内饰件材料的质量和环保性把好关,依旧是避免异味产生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对车主、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车企自身负责,异味的问题一旦闹大了,影响的可能是整个车系甚至整个品牌的口碑和形象。未来,绿色、环保、健康将会成为汽车消费者关注的重点,“绿色内饰”也将会是汽车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
最后,关于内饰异味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消费者们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严格把关,不让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