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8年8月,乘用车共销售178.99万辆,同比下降4.55%,增速比1-7月略有减缓。车市的惨淡现状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整个汽车产业中关键的一环,也无法避免车市惨淡带来的影响。就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了零部件行业存在明显短板。同时协同多位行业人士共同探讨零部件行业未来发展之道。
“低、散、弱”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零部件全行业企业数量保守估计在10万家以上,但规模以上企业仅13333家,中小企业是零部件产业的主体,多数企业集中在低端、低附加值领域,盈利能力低、产品品质不高、运营管理粗放是其面对的重要问题;而且产业空间布局分散导致集群内产品不成体系、集成能力薄弱。在研发层面,多数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核心能力薄弱,技术创新投入低,远低于外国零部件领先企业,且许多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制造和管理能力相比外资企业仍有差距,人才缺口大。
创新力不足、竞争力弱
不仅如此,战略投入及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在高端零部件领域竞争力弱。例如在乘用车领域,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ESP、涡轮增压器等高附加值零部件市场多由外资企业占据。在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竞争中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同样不具优势。另外,外资零部件企业已成为我国各整车企业开展采购业务的主要伙伴,据统计,占采购总额的52%以上。
市场环境不利
另外,零部件市场竞争生态不够健康。零部件行业市场生态趋于恶化,虽然零部件企业从数量、质量、效益等方面得到发展,但零部件市场内部竞争相对无序,受上下游挤压,自身竞争力较差,受到的制约较多。而零部件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白热化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催生假冒伪劣的现象。后市场缺乏规范,对优良企业产生负面效应,给打假维权带来困难。
零整关系不协调
此外,零整关系不协调也是我国零部件行业面临的难题之一。整零企业关系不协调,企业间各成派系。中国整车企业同体系外零部件企业的配套关系不稳定,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难以形成,使一些零部件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四方面有待提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零部件产业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质量品牌,企业战略和产业链协同四个关键因素,但是在这四方面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希望能够促进这四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表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也同样进入了转型时期,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要面对智能化、轻量化的挑战,要在网络化的组织中重新定位,或者升级成为独立的模块化供应商,或者与无品牌工厂硬件和硬件管理供应商战略合作,成为汽车使用环节维修保养的产品技术供应商。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整车厂商基于优化产业链,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纷纷推行汽车产业全球化及汽车制造全球化分工协作战略,将汽车零部件生产、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通过自主研发,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生产大国。
同样,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政策处处长肖荣臣从五点表示如何推动零部件行业发展。第一既要重视我们汽车生产销售,更要重视零部件保障供应;第二既要重生产增量,更要重流通增效;第三既要重产品质量,更要重品牌的培育;第四既要重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也要重新能源汽车等新型零部件生产和流通;第五既要重市场竞争,更要重市场秩序的维护。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适应新时代、新格局、新趋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把握“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成为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一种必然选择。零部件企业亟需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性能、质量、价格、供货条件等多项指标;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快速推荐下,准确品谷行业发展方向,做好独立预判及预案;与整车企业联合、与零部件企业联合,融入国际市场,扩张规模,培育人才,加速整合;在此基础上不忘跨界融合,学会开展跨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充分吸收和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弥补自身业务短板。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低速平稳增长阶段,新的商业模式正在不断涌现,汽车产业的生态深刻变化,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汽车产业全面变革的新时代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望成为世界零部件生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