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道路上的卡车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出现了卡车列队行驶(Platooning)这一技术。它通过高速的信息交互,让后方的卡车可以紧跟前车自动行驶。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详细给大家介绍下。
笔者印象中第一次大范围的看到卡车列队驾驶的报道是在2016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组织的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卡车列队展示活动。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跨境列队挑战项目,欧洲六家卡车制造商参加了本次列队挑战活动,排列整齐的卡车穿越了欧洲多个地区最终到达了目的地荷兰鹿特丹。
2016年MAN列队行驶展示
其中MAN派出了两辆TGX牵引车进行了列队展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说2016年便能上路进行行驶,说明MAN的列队驾驶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实早在2005年,MAN就已经参与了列队驾驶技术的研发。
2005年,德国启动了KONVOI项目,该项目重点关注的就是重型卡车的列队行驶。试验车辆配备了V2V和V2I通信系统,以及摄像头、激光雷达和雷达传感器。经过不断的试验和积累,终于在2009年,成功的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了测试。四辆卡车以10米的间距在道路上安全行驶,其中便有MAN卡车。KONVOI系统成为全球第一个列队驾驶系统,总计在实际交通中运行了3100公里。
经过测试,列队行驶减小了卡车的车距,改善了空气动力学,从而带来更好的经济性。另外减小了所需的道路面积,改善了交通流量。KONVOI项目的成功影响了交通、环境、驾驶员以及相关法律,可谓意义非凡。
2016年5月,MAN与德国铁路信可物流(DB Schenker)以及德国欧福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Fresenius)联合开展研究项目,旨在测试互联卡车列队在日常物流运输中的应用。德国铁路信可物流是德国铁路股份公司旗下业务,主要负责运输及物流的运营。
2018年2月,MAN正式向德国铁路信可物流交付了互联卡车列队路测车辆。测试车辆使用wifi技术进行通讯连接,并配有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部件,可以达到L4级自动驾驶水平。
2018年MAN列队道路测试
2018年6月25日,由两辆中置轴货运列车组成的列队驶上A9高速公路,开始了在位于慕尼黑和纽伦堡的DB Schenker分公司之间145公里长线路上的零负荷测试。到了8月,卡车列队每天将完成最多三次非满载物流运输任务,运送机器零部件、饮料或纸张等。
测试除了验证设备的可靠性、计算节能水平,还将重点监测这项新技术对驾驶员的影响。由于后车将跟随头车自动行驶,后车驾驶员可以做其他的工作或是休息,这将会对驾驶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带来变化。测试将会研究如何扩展或调整驾驶员的工作,以及未来如何设计物流中心,以便更快的装卸列队车辆,全面优化物流流程。
MAN列队行驶动画讲解
在列队行驶时,两个或者更多的车辆排成一列,列队中的所有车辆通过车与车通信的电子“拉杆”彼此连接,带头的车辆确定速度和方向。每两个车之间的间距控制在半秒行驶的距离之内,也就是10米左右。首先通过紧密的跟车,列队行驶可减少空气阻力,从而降低车队的整体燃油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其次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消除了因为人员失误所造成的追尾事故。第三个优点是节省了道路空间,原来50米之内有两辆车,现在可以缩短到30米之内,节省了资源。
德国曼恩集团高级副总裁Torsten Klein
为了实现列队行驶,车辆必须要增加一些部件。对于车辆成本增加的问题,德国曼恩集团高级副总裁Torsten Klein表示:“我们现在用的大部分传感器,包括普通的雷达和摄像头没有额外的成本,因为在我们现有的量产车上都已经装备。而对于激光雷达,它的成本现在确实比较高,但是未来激光雷达肯定也会在乘用车上应用,等激光雷达大面积应用,成本肯定会降下来,那时也将会扩展到我们商用车。”想要大规模应用,这项技术一定要对用户有吸引力,总的运营成本肯定不能增加,用户才会接受。列队驾驶车辆虽然车价会高一些,但是车辆的经济性会更好,事故率也会降低,带来更高的运输效率。所以总的来说还是要结合TCO的概念,看总体使用成本是否有吸引力。
要实现列队行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车辆之间各种信息快速稳定的传输。例如当前车出现制动,后车的电子辅助系统必须要很快地收到信号到并采取相应举措,反应时间大约是5毫秒。目前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挑战,如何保证两车之间通信的稳定性,简单说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其不会断线。“在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会出现信号可能突然短时间中断的问题。我们正在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包括在传感器、探头、车联网的部署等,预计很快就会有满意的结果。”Torsten Klein如是说。
每一项突破性技术的出现都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研发和积累,列队行驶会越来越成熟。也希望这项技术能早日大规模应用,让卡车运输变得更加安全高效,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