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重视产品的智能化体验,这一现象同样影响至汽车产业。早在2004年,就有人预言汽车将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供不同软件运行的智能平台。
正如此言,当下的汽车已经不再单纯是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此时正值国内汽车产业转型时刻,在汽车四化的推动下,传统车企转型更像是押宝,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为产品搭建专属的智能化平台,从最初最简单的中控屏幕到Android Auto、Carplay、Carlife等手机映射功能、再到诸多操作(VOS)系统的智能车载设备。
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很多都在做智能车载系统,不过就目前来看智能车载系统各行其道、各为其主。车企发起的车机系统“圈地运动”令消费者怨声载道,经过调查与采访,多数车主对车辆目前的智能车载系统并不满意。“用起来不方便”、“信息不准”、“干的和想的不一样”、“语音听不懂”,“换辆车换个系统,不如用手机”这是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
车机系统同样面临成本高、更新慢的问题。多数整车厂选择了与供应商合作开发,也有的希望通过联盟和开放的方式,自建生态。可是自建生态又带来了各车企之间技术壁垒的问题,自己的产品只能自己使用,引发了用户基础不够,生态又无法建成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车机系统搭建的投入很大,对人才需求也高,各供应商之间同样在整合优质资源,即便如此在更新速度上还是远不及手机,由此产生的“新车型旧系统”的现象颇为普遍。
对此有专家评论说,“现在智能汽车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车企都在研究智能车载系统,但是当这些系统真正应用在汽车上之后,你会发现,它并没有显现出‘智能’的效果,更多是让汽车中控区域娱乐化。多企业、大投入最后造成同质现象,可以称之为一种资源浪费。而且每家车企都是从头开始,甚至最后实现的功能都是重叠的,毫无新意。‘换汤不换药’是研发角度最大的问题。其次,在交互使用上,现有的车载系统更多的还是按照智能手机的设计思路,并没有从驾驶者和汽车的角度去研究交互,使用便利性没有提高。”
同样的,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向吴声汽车表示,“目前,智能网联设备发展的并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而且,智能化设备都不是车企做的,都是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去做,但实际上他们的科技水准又没有那么高。有些新能源车企急于求成,在没有成熟的情况下推出来,再加上现在的网络覆盖情况并不完善,诸多影响下现阶段所谓的智能网联技术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智能的体验。”宋教授同时还说到,“汽车作为高速高效的运输工具,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安全、节能、环保。有很多品牌都是跨界来的,偏离了汽车的初衷。像现在一些所谓的车载智能设备,实际上就是娱乐消费,与汽车的主题毫无关系。”
有行业专家呼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很难做到资源共享、程序共享的,无法实现将生活带入汽车的愿景。这无疑会加大各家车企的投入成本,已经有很多主机厂与供应商形成联盟,但各联盟之间仍旧相互鼓励。基于Android等底层系统开发一套以车、机角度为基准的智能车机系统,进而开放,使其容纳更多可能性。如此做,不仅会降低开发成本,同样有助于功能性提升,并且在推广方面更加便利,数据互通共享后系统升级也变得更便利。”
的确,智能网联技术的确可以让人们的出行更多多彩,但是智能网联的路还很长,需要各界更加用心地前进。可以确定的事,车企选择智能网联这条路是正确的选择,未来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也更加令人期待,接下来希望车企可以清醒地认识到造车技术本身以及智能网联对人的重要性,而不是固步自封、一味寻求控制源头的方法,毕竟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多方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