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汽车行业消费首次迎来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增长亮眼,显示出产业主动转型升级良好势头。2019年,汽车行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将会有哪些新的突破?
2018年,汽车行业消费28年来首次迎来负增长。“金九银十”的9月,我国汽车总体销量为239万辆,同比下降11.6%,其中乘用车销量206万辆,同比下降12%。一直处于正增长的SUV的增速也在放缓。9月SUV狭义零售销量仅为80.3万辆,同比下降14.5%。今年前三季度SUV累计销售684.7万辆,同比增幅已收窄至0.4%。有数据统计,18年1月到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2283万辆和2287万辆,增速同比分别下降了0.4%和0.1%。
受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内需呈现疲软态势等因素影响,汽车市场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汽车产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购置税优惠政策后效应、国内投资放缓、房价上涨、消费信心走低、环保治理加严、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中美贸易摩擦等。
车市从目前形势看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不乏亮点。新能源汽车表现抢眼,体现了产业主动转型升级的良好势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汽车消费更新替代潜在需求仍然较大,我国汽车产业未来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预测称,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会保持高速增长状态,同时电池续航里程和其他实用性方面也将逼近传统燃油车。新的一年,智能网联汽车也会继续高速发展,各种辅助驾驶技术会更广泛应用,但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仍将处于L2-L3的水平。
毫无疑问,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已经到来的2019年,汽车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趋势上将会有哪些突破?汽车、物联网行业投资人 Mahbubul Alam 给出了5点预测。
1. 商用Robo-Taxi将进入美国市场
2018年年底,Waymo无人车已经开始尝试商业化运营,尽管受到了一些质疑和阻力,但经过技术的进步、数据的积累以及人、车以及交通的磨合,无人驾驶出租车上路会更加完善,Waymo将逐步占领一个又一个城市。与此同时,通用、Drive.ai等一些同领域的竞争者也会加入到这场竞赛中,提前布局。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宽,中国的一些自动驾驶企业也会逐步跟进效仿。从车内安排驾驶员逐步进化为远程监管车辆。最终,一些经过筛选受控的Robo-Taxi,将会走进市场,刺激消费。
2.Cellular-V2X试验和5G将主导自主车辆的安全
车联网技术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保护伞。在过去的一年间,我国有数个城市开放了自动驾驶测试,各地也在建设智能车路协同测试基地。2018年12月27日,华为携手奥迪在延崇公路(北京)完成了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演示。漳州国家经济开发区双鱼岛也宣布打造国内商业化运营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示范区这一宏伟构想初步形成,双鱼岛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一期)已经建成,示范线全程共5.2公里,包括桥梁、环岛、灯控交叉口、非灯控交叉口、停车场、公交停靠站等基础设施,全线共设置了18种V2X应用场景,其中车车通信(V2V)场景8种,车路通信(V2I)场景10种。2019年将有更多的城市开始打造智慧城市试点,5G V2X的演进将成为自动驾驶发展的催化剂。
3.通过增强的数字可信和网络安全服务让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信任
虚拟货币2018年年尾迎来大跌,2019年能否重回高点很难预测。但背后的区块链等加密技术还是未来急需的方向。车通过网络传输就会涉及到安全问题。当人们适应了新技术的外衣,就开始思考技术背后的漏洞。2019年,围绕网络物理安全的活动将会增加,保证数据的绝对完整性将推动对移动出行服务的信任并提高消费者信心。
4.数据将成为汽车的“数字货币”
在迈向自动驾驶的过程中,汽车的关键价值将更多的转向软件,以及由软件定义的硬件,软件可编程汽车逐渐崛起。2019年,汽车制造商,保险,车队和移动服务提供商将被出行服务串联起来,与此同时,并购和合作活动有所回升。
5. 改善车内体验,将“浪费时间”转换为“花费时间”
2018年流传着一句李开复的名言“未来交通的上半场,你的汽车是最失败的投资",他的论点在于人们每天在汽车上花费的时间较少,未来属于汽车共享的时代。这是一种观点,另有一群人认为当无人驾驶成为现实,汽车成为手机一样私密的空间,人们就拒绝共享以及被打扰。所以,目前汽车制造商和移动服务提供商也在致力于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驾驶体验,这一点从即将到来的CES 2019一些车企的概念车上就能看出来。2019年,消费者可以在车内找到更多的功能,在车内花的时间逐渐从“浪费”转换为“享受”,以改善驾驶体验。所以,2019年会有更多人研究如何利用一系列的认知技术提高车辆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软件定义的汽车将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在这种环境中,车企们需要寻求跨行业合作,拥抱新的商业模式,在未来的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拥抱和适应不断变化,才能保证持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