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ST海马卖房保壳一事成为汽车业和投资界的笑柄。
5月15日晚,*ST海马发布公告称拿出了269套住宅和15套商铺挂牌出售。这不是这家濒临退市边缘的车企第一次卖房。上个月22号,海马就曾抛售36套上海房产和81套海口房产,两次共计拿出401套房,价值约4.4亿人民币。
车企不卖车却卖房的背后,是上市车企生存堪舆的悲惨现实。就在上个月,广汽、吉利高管纷纷减持自己公司的股票,为此,吉利股价自4月18日开盘的19.14元一路下跌至5月17日收盘的13.04元,广汽集团的股价在20天内(4月17日至5月6日)下跌3.29元。
汽车消费衰退,车企卖房抵债,高管减持股票成风,汽车股大势已去?
车企人人自危
若非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海马不会变卖家当。
2017年和2018年,海马汽车分别亏损9.94亿和16.37亿,而在2016年,这家上市车企还净赚2.30亿。从2010年至2016年,海马总共盈利17.78亿,也就是说,过去7年挣的钱几乎被海马在2018年一年之内败光。
连续两年巨亏让海马汽车在发布2018年报的第二天就戴上了“*ST”(退市风险警示)的帽子。根据股市游戏规则,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就要退市,*ST海马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一旦今年无法扭亏为盈,将被清出股票交易舞台。卖房,无非是保壳。
这场经营危机可从销量得到最直观的感受。2017年,海马汽车全年总销量为14多万台,到2018年,销量腰斩至6.76万台。而根据最新的产销数据,其今年3月、4月的销量分别只有1882台和2650台。
在汽车整体大环境衰退的氛围下,类似的“海马”不胜枚举。
今年1-4月合资品牌累计销量TOP 5中,仅广汽本田增长9.5%,包括以稳著称的南北大众在内的其余四家均在下滑。自主品牌更是哀鸿遍野,一线梯队的吉利、长安、五菱、上汽乘用车4月销量纷纷跳水。
危机持续发酵
投资者正在逃离汽车股,其中包括车企高管。
近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吴松减持了超过13万股公司股份,以5月10日收盘价11.9元/股计算,市值约为150万元,对市值超千亿的广汽来说虽是九牛一毛,但这却不是首位减持的高管。就在上个月,包括董事长曾庆洪、总经理冯兴亚在内的8名高管计划共减持超过158万股,这部分股份占到了这些高管所持股份的大约四分之一。
无独有偶,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第一红人的吉利也无法逃脱被自家高管减持股票的命运。4月16日、17日两天时间,吉利的四位高管安聪慧、李东辉、魏梅、杨健陆续减持手中股票,共计减持2694.5万股。
车企在资本市场的这些遭遇,是否意味着汽车行业的未来已被透支?
这是国内汽车行业近30年来最艰难的时刻。2018年出现的“28年来首次负增长”只是个开始,危机仍在发酵。今年4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跌幅高达16.9%,1-4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1.9%至670.6万台。去年年底,在2018年销量数据尚未出炉时,中汽协就曾预测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停止增长。
从今年一季度各大上市车企的财报来看,大部分营收与净利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经营压力普遍增大。“汽车下乡”和增值税下调未能给身处寒冬的车市带来多少温暖,7月1日起多地开始实施的国六排放标准将给汽车行业带来更重的一击。
车企高管减持自家股票的举动,可以解读为他们也并不看好市场短期走向。
这场车市寒冬,还会持续多久?业界的普遍观点是今年形势并不乐观,市场仍将低位运行,车市回暖最快也要等到明年。从利润暴跌、高管减持、卖房保壳的种种迹象来看,汽车股或跌入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