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中国人对车的误区在读者中获得了巨大反响,虽然限于篇幅并没有将真相更深入的挖掘,但已经唤醒很多人对汽车行业虚假宣传、洗脑营销和过度公关的警惕。在今天的“下集”中,我们将继续对中国人的买车误区进行剖析,希望能唤醒更多对汽车存在误解的人们。
买车时发动机排量肯定是你选择的一个项目,经过媒体狂轰滥炸一说起1.2T、1.4T、1.6L你就会觉得既省油又省钱,而说到2.4L、2.5L、3.0L你会觉得烧不起油钱,真相真的如此吗?
其实排量和油耗并没有直接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辆smart塞进V8 5.7的HEMI引擎,其百公里油耗也不过就五六升,因为扭矩足够大发动机转一圈可以让这小车前进很远距离。相反如果在数吨的卡车上用1.0T三缸涡轮增压,想要拉动车辆必须大幅提升转速,你将会看到哪怕它接近10000转/分钟疯狂运转,车辆还是很缓慢前进,这样的油耗没有二十升根本下不来。
那油耗究竟跟什么关系大?其实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车身重量,在走走停停的路况下更加明显,一辆1.55吨的2.4L雅阁高速巡航才5个油然而市区却11个油都打不住,相比一辆搭载1.5L自吸的1吨重飞度高速也要4.5个多,市区却仅仅7个油。
为何会有排量大油耗高的错觉?因为大排量发动机马力更大,厂家都会将发动机动力与车型相匹配,所以你看到的其实是越重的车油耗越高,而不是排量越大的车油耗高。
很多日系车主抱怨自己车漆怎么那么薄,被树枝刮一下就各种划痕?为何我上一辆老德系就没这问题?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新买的德系、美系车漆也厚不到哪儿去,车漆薄是因为工艺变了。
首先咱们普及一个概念叫漆膜硬度,目前国家标准的要求是不得低于H,没错就是2B铅笔的那个H。检测方法很简单,H铅笔磨成圆头让铅笔和漆面成45度角施加1KG下压力前行1CM,用橡皮擦掉铅笔印看车漆有没有被划伤,没划伤就是合格。当然咱们现在有漆膜硬度仪大可不必这么麻烦。
漆膜薄实际是涂装工艺的区别,相比于老涂装方法现代涂装工艺少了一道中涂工艺,厚度大约在40μm左右,所以感觉车漆薄了。然而近10年新建的涂装房几乎全部采用了新工艺,所以光说日系车漆薄不准确,因为几乎所有的车车漆都薄了。当然也有一些有钱任性的豪华品牌漆膜硬度可达到3H,不过成本么。。。
很多人不愿意买小车或者两厢车是因为担心它们不安全。奔驰干过一件特牛逼的事儿,就是将SMART和S级两个完全不在同一级的车型进行对撞,结果发现小车的安全性十分优秀。
在2013年北美IIHS碰撞中它还获得了3G1A的好成绩,要知道很多B级C级车都不一定能得到这样的成绩。
还有一则是高尔夫与超级跑车拉法对撞,结果高尔夫并没有吃亏。所以小车没有大车安全的结论并不正确。当然如果你选择类似QQ或者老年代步车一样的小车,就当我没说。
就跟小排量涡轮化一样,最近不管合资还是自主都一股脑儿在推混合动力车型。我承认在市区道路混动车型的油耗要低30%以上,但很多品牌4S打出买混动车是为了省钱、环保那就真错了。
咱们以丰田凯美瑞为例,相近配置的自吸和混动车型差价在4万元,而4万元按照现在6.1元/升的油价大概可以买6557升92号汽油,混动凯美瑞平均油耗在5.5升/百公里,非混动在8升/百公里,需要开26.2万公里才能回本!而这个里程在城区几乎不可能完成,上了高速巡航混动还更费油。
至于环保,目前都没有很好的对废旧动力电池无害化的处理方法,拆解回收的成本非常高。所以混动车最大的优势在降低市区车辆油耗、提升驾驶感受,毕竟电动机+发动机全力加速的快感要好很多,至于省钱还是不要抱太多幻想。
这是目前我所能想到的9条误区,当然消费者在实际购车时遇到的误区肯定不止这些,也希望大家能多多留言给予我们更多灵感的火花。汽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昂贵的“家当”,万一被不良商家忽悠买到不是自己喜欢的车就相当于遭受巨大损失。而作为专业汽车编辑,将最真实的信息提供给所有读者才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希望每个人都能选上心中最满意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