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9月公布的品牌销量来看,现代销量为85040辆,同比增长-18%;起亚销量仅为40003辆,同比增长-27%;而双龙1至9月共销售10.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5%。和年初的断崖式暴跌相比,这个月的销量似有“回暖”现象,但韩系市场份额同比仍下滑严重,一向具有性价比优势的韩系品牌为何会遭遇滑铁卢?
产品竞争力不足是关键
年初的“萨德”事件对韩系车企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充其量只是一个导火索。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购车决策仍是其次,一辆车本身的产品力强弱始终是最主要的因素。毕竟,谁都不会因为外在的环境因素而放弃一辆好车,反之,谁也不会因为环境因素而去买一辆产品力不行的车。要说产品力,北京现代的车型技术层面缺乏亮点,十几年前的技术不创新就算了还一直用到现在;并且在车型换代迅速的车市,2004年的伊兰特居然也有新车还在售,无论是从消费升级的角度还是年轻消费者追求时尚个性化产品的角度来看,老产品对于当下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不大。
半路杀出“程咬金”--自主品牌
众所周知,自主品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面对国产车韩系车的价格、配置、颜值等也失去了优势。因韩系车长期靠比其它合资车更低的价格来博取市场,所以造成了低价高配、优惠大等“廉价”印象,然而这样的品牌形象及其不利于车企发展。在自主品牌不断努力突破向上,合资廉价车型不断下压的背景下,韩系品牌很容易陷入到混战的泥沼中难以脱身,“低价高配”的定价策略难以持续。
美德日三方围攻,四面楚歌
美系车主打性能,德系车主打质量,日系车主打节能,而韩系车只能依靠性价比在鱼龙混杂的车市占据一席之地,但随着同样以性价比为卖点的自主车崛起后,韩系车的优势也在慢慢丧失。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行情,美、德、日系产品价格纷纷下调,卡罗拉的价格已经下探至10万元,而飞度甚至下探至7万元。相比韩系车,消费者难免会投身这些品质更好,价格更优惠的车型。在四面夹击的情形下,韩系车的销量就受到了巨大冲击。
中国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等待韩系车的考验越发残酷,在美、德、日、自主品牌的夹击下,韩系车必须加快车型的更新换代,着重提升品牌价值,打造高性价的车型,才能在中国汽车市场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