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消费观念的不断开放,购买二手车的行为早已经被冠上了“理性消费”的帽子,事实上也是这样,现在新车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大量二手车流入到市场,相对新车而言,二手车不但在价钱上有优势更主要的是即使发生了磕碰也不会心疼,堪称代步、练手的“神器”,不过在购买二手车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朋友担心车况问题,今天大师就教大家几招,只要大家多练习一定会轻松鉴别车况的!
第一招:判断事故车
买二手车对车况的最大担心莫过于事故车了,与正常的二手车相比,事故车不但容易出现故障问题更给行车安全带来未知隐患,判断一辆二手车是不是事故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漆面判断。车漆作为汽车的最外层,只要发生碰撞就会有损伤,一辆车如果出过大事故必将大面积喷漆,除了看车身色差外,车漆表面是否均匀、钣金件边缘处的漆面是否光滑、光泽度是否明亮等。
另外,一些重大事故的车辆在修复过程中会进行车身拼接,而车身拼接往往伴随着漆面的处理和一些静音胶的处理,这两处地方仅从外面看是无法看出来的,需要我们去扒开车门的密封条甚至A、B、C柱的内饰盖板才能发现。
上图不但可以清晰看出密封胶、静音胶是认为涂抹,同时钣金件的变形也非常明显,这种修理工艺基本是路边摊水平,这种二手车无论价格高低建议大家不要购买,毕竟咱们没必要用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第二招:识别车辆年龄
二手车里程表进行“倒表”操作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二手车的车龄仅从里程数就能判断出来那相对而言购买二手车就简单多了,现在虽然有很多二手车交易平台各种服务承诺与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的比比皆是,因此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多长个心眼儿。
一辆车在使用过程中,车内各种内饰都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磨损,一般而言,普通家用车年里程数多1.5-2万公里左右,根据车的里程表信息以及车主反馈的车龄情况,大家可以进行一个里程与日期的推算,同时也可以根据方向盘、档把、头枕等细节处的磨损情况进行一个预估。
另外,如果车辆的出厂日期与发票日期相差太久,说明该车多半儿是库存车,库存车类二手车在交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第一招查看,有些长时间库存车本身就是修复车,相信在4S店工作时间长一些的销售顾问、库管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第三招:注意检查轮胎与刹车
检查轮胎与刹车一方面是为了评估车辆购买后是否需要更换轮胎与刹车盘片,如果需要更换那么这部分费用肯定要在交易价格中有所体现,同时可以将车辆出厂日期与轮胎的生产日期、车窗玻璃的生产日期进行相互比对,以此从时间一致性的维度来确认车辆是否发生过重大事故,只要换过轮胎或者玻璃,那么生产日期肯定是比其它轮胎、玻璃的出厂日期相隔很远,这是无法改变的,除非是拆车件,不过对于普通家用车来说,碰到拆车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另外,一条轮胎从新胎到条纹磨平基本需要8万公里左右,视当地道路条件而定,通过轮胎的磨损程度也可以再次判断车辆的行驶里程,由此再结合车辆的车龄、车内饰件的磨损信息来相互印证车辆是否存疑;除了轮胎外,刹车盘片的磨损也是参考之一,一般刹车片三万公里更换一次,可以通过询问车主刹车片更换信息来进行里程印证,相对刹车片而言刹车盘的表现更直接,如果刹车盘表面“沟壑纵横”磨损严重,则说明该车里程应在6-10万公里左右,具体看原车主的驾驶习惯,其驾驶习惯可以在与其有意无意的聊天中了解,或者让他一起陪同试驾。
第四招:发动机舱检查
很多车贩子在评估车辆的时候喜欢打开发动机盖,什么也不说左看看右看看很神秘的样子。不排除有些车贩子在装腔作势,不过发动机舱里确实能够看出不少东西。首先就是看机舱内的各个螺丝螺母的新旧程度是否一致、上面的灰尘油渍是否一样,如果有明显的新螺母或者老旧螺母有拧动痕迹,那么说明该零部件很可能更换过,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更换?不排除是事故造成,此时就要结合第一招了。
发动机舱内需要重点查看缸体、缸盖处是否有漏油痕迹,机盖、翼子板内缘、大灯框架、水箱框架这几个部位很容易在事故中受损,需要重点查看,另外,发动机舱内的打胶状况也需要查验,后期维修打胶与原厂机器人打胶在平顺度上会有明显不同。
第五招:试驾开起来
通过前面四招的检查及相互印证后,如果认为车辆没有问题,且在价格方面与预算相差不大,那么就到了试驾环节,与新车试驾相比,二手车试驾更多在于感受发动机动力响应以及底盘是否存在异响、方向是否有明显偏离,如果说新车试驾求“快”那么二手车试驾就是求“稳”,通过不断变换车速、挡位来感受发动机是否存在异响等。
汽车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因此在购买二手车时就要做一些小功课,相信大家看完前几招后也发现了,一个项目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印证,比如车龄可以通过出厂日期、发票日期、轮胎磨损程度等方面综合研判,其实整个二手车的查验也是如此,每个项目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你对二手车感兴趣欢迎转发这篇文章,更多二手车问题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