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特斯拉公司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特斯拉超级工厂,这意味着特斯拉国产化进程正式启动。
深陷困境
特斯拉是一个永远不缺少曝光度的公司,只要是它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受到汽车媒体的高度关注。然而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却被量产瓶颈、高管出走等消息缠身。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和他的团队再次陷入困境。
特斯拉成立至今15年,仅有两个季度盈利。2017年,特斯拉亏损高达22亿美元,解决盈利问题是当务之急。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盈利关键是规模化生产。特斯拉在2017年共交付产品103181辆,三款车型的平均产量为3.5万辆,难以达到盈利规模。产能不足是导致盈利能力差的直接原因。要知道特斯拉并不缺订单,据特斯拉官方消息,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特斯拉还有42万辆左右的Model 3未交付。而特斯拉现今7000辆/周的产能是远远不够的,况且此产能是不可持续的,特斯拉需要在根源上解决产能问题。
绝境求生
今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宣布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自今年起不再限制股比。这意味着马斯克在6月6号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宣布在华建厂的计划看到了曙光!
尘埃落定
7月10日,马斯克亲抵上海,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协议表明特斯拉将在上海建立一座名为Dreadnought(无畏)的工厂,这也是特斯拉的第一座海外工厂。至此在华建厂投产的计划尘埃落定,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双方签订的协议只是合作备忘录,具体细节还未敲定。特斯拉还未获得造车资质,实现本地生产的路还很远。
此外特斯拉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内部,除了产能和盈利问题,高管频繁离职也不是个好兆头。今年上半年已有10位高管离职,人才大幅流失会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影响。除了内部问题,传统车企转型和其它造车新势力也给特斯拉造成很大的压力。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等几乎所有传统车企已经陆续在电动车市场上投放车型,而它们有着特斯拉还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中美贸易战也会给特斯拉带来影响。中国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场,在正式投产前特斯拉依然只能通过进口渠道进行销售,而全系车型价格因进口关税上调而上涨会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总结
特斯拉依然是造车新势力中最具潜力的。在华投产对于中国消费者和特斯拉都是利好的消息,同时也会给市场带来影响。而特斯拉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造车新势力无法避免的。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将会给特斯拉赢得时间和资本,助力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