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粗略来看,人类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渴望早在那些20世纪的科幻电影中就开始酝酿成型了:主角们坐在车里喝着咖啡,看着报纸,任由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自行穿梭,安全且迅速。
不过,当我们剥离科学幻想的浪漫主义外衣,自动驾驶在本质上其实是人类对于未来出行方式的一次期待。有幸的是,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有所不同,随着“万物互联”的5G时代到来,这种期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落地当中。
在这场变革中,不少汽车厂商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试错,行业内外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本身或乐观或质疑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才能称得上真正智能的自动驾驶?我们又该如何确保自动驾驶汽车的可用性与可靠性?
不同于其他单纯提升车辆性能的技术,自动驾驶技术高度依赖于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总体规划布局。在后者还未得到长足跟进之前,率先进入开放道路,“真刀真枪”地对现有技术平台进行试验与改进无疑是现阶段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在这场战役中,来自山城重庆的长安汽车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先行者。
北斗天枢,指引行走的方向
古时候,北斗七星常被远行的人们当作导航的信标,而天枢星作为北斗星系的第一颗星,更有着智星引领者的内涵。这也是长安汽车为其智能化战略定下的美好希冀。
2018年8月24日,长安汽车正式发布北斗天枢计划,从企业战略层面确立了以创新为驱动的基调。也正是在这一年,长安汽车发起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致力于实现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型。
可以说,在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这一目标的总领之下,长安汽车给出了一张明确的创新创业时间表。
例如,在智能网联层面,到2020年,长安汽车将不再生产非联网新车,实现新产品100%联网;到2025年,长安汽车的车载功能将实现100%语音控制,并且L4级智能驾驶产品将会上市。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品牌旗下最为经济实惠的入门车型,届时都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全面的、越级的智能互联功能与自动驾驶功能。
自动驾驶作为这一盘大棋中最重要的棋子之一,对一家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来说是一项极为苛刻的挑战。由这宏伟的野望也不难看出,长安汽车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已经突破了重重壁垒,具备了走向更高等级无人驾驶的前瞻性。
技术先行,带动产品落地
01
事实上,早在2016年,长安汽车就曾实现过一项“壮举”:由重庆至北京,用一辆无人驾驶的睿骋完成了2000公里的长途“自驾”(当然,少数情况会由技术员接管)。2018年,搭载L3级无人驾驶技术的长安CS55组成的SUV车队更是打破了无人区的宁静,浩浩荡荡地挺进可可西里。
如今,长安汽车不仅拿下了美国加州和中国重庆两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还成为第一个加入美国智能汽车联盟的中国品牌车企,并且在部分现有的量产车型上也搭载了基于L2级无人驾驶技术的智能科技辅助驾驶配置。
看得出,长安汽车针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储备早早就带起了节奏,无论是面对与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的对抗,都堪称十足自信。
而在新产品的规划布局上,长安汽车的全自动泊车系统APA4.0、集成式自适应巡航IACC技术已分别陆续搭载在新CS75、新CS55上量产上市。不久之后,APA5.0遥控代客泊车系统也将搭载在CS75 PLUS上推向市场。
如此高的技术转化率,自然离不开企业所在地政府的牵头,以及关键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
7月26日,国内首个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暨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基地在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正式启用,长安汽车新一代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也终于得以在开放道路上与世人见面。
L4+5G:提前感受未来出行方式
作为国内首个在开放道路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平台,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具有重庆典型特色的弯道、立交、异形路口等道路环境,充分保证了自动驾驶测试的难度与真实性。
长安汽车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系统以逸动EV车型为基础打造,不仅可以实现手机随地约车,远程自动取还车,自动无线充电等“黑科技”功能,重头戏还是一项被称作“拟人化行车”的高阶技能——从起步到停车的全过程,系统均可以自动、平顺地处理会车、跟车、变道、转弯、掉头、避撞、绕障、过红绿灯等工况,与真人开车已经十分相似。
不仅如此,随车的安全员几乎可以做到全程不对车辆进行手动干预,真正解放双手,相比封闭场地的自动驾驶测试可谓是质的进步。
在技术层面,长安新一代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用“L4+5G”加以概括:其采用6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6个摄像头、1套5G/LTE-V2X系统的多源融合方案来进行环境感知,车载的中央控制器则会根据传感器、地图定位以及TBOX提供的信息和指令,准确地控制油门、刹车、方向盘、挡位,实现高度拟人化的自动驾驶。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自主感知还是网联车路都可以在这套系统中协同兼容,在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已建成道路内,也已实施了相当规模的5G网络建设和网联化改造。例如,园区内的红绿灯可以直接与车辆进行信号互联,车辆在红灯前百分之百会停下。车路协同,也免去了传感器在恶劣天气下识别信号灯不精准的风险。
预计到2021年7月,通过持续两年的运营,将有越来越成熟的技术成果从仙桃国际大数据谷走出,让更多消费者提前体验到未来出行带来的便利。
敢为人先的底气,源自足够硬核的实力
人们常说,技术导向型的企业总是充满魅力的。作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长安汽车便始终散发着浓厚的“技术宅”本色。35年的造车积累,让长安汽车深谙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致力于跻身世界一流。
迄今为止,长安汽车已经拥有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1.2万人,其中高级专家近600余人,居中国汽车行业前列;分别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成立了研发中心,建立起“六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不论日出日落,对技术的苛求永不终止。
即便放眼全球车企,此种体量的技研后备军也是相当罕见的。
今年4月,历时八年,总投资43亿元的长安汽车全球智慧研发平台暨全球研发中心在重庆两江新区正式开放,标志着长安汽车已迈入“自主创新,全球协同”的研发4.0时代。如今,在长安汽车的“朋友圈”里,微软、高通、华为、腾讯等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早已赫然在列,恢弘的“第三次创业”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进入5G时代,车企之间的比拼将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产品对垒,谁能最大限度地引入外部力量,孵化新兴人才,并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共同研发,谁就能掌握未来牌桌上的主动权。
将自动驾驶率先驶入开放道路,无疑是一次魄力十足的举动,其背后则蕴藏着这位自主老将厚积薄发的技术实力,探索未知的创新思维,以及面对时代大潮的敏锐嗅觉。这一切,共同汇成了长安汽车敢为人先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