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是最大汽车市场 自主品牌为何总被欺压? 中国技术落后吗?并不是!就在中秋佳节,中国已经将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送往了外太空,等待着“神舟11号”和宇航员的到来…… 反观汽车领域,自主品牌的形象却难以得到转变。这也不能全怪自主车企,毕竟我们的汽车工业的起步,相比海外已经迟了快一个世纪。即使现在拼命追赶,也只是在不断的缩小差距。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为何本土品牌在自家土地上造不起势?总被海外品牌欺压? 一、技术储备不足 中国科学技术不是没有出彩的领域,就像铁路桥梁、农业、航天等,都比较有自己的话语权。而汽车方面,主要核心技术还是依赖跨国公司,这是最大的痛点。虽然部分车企与海外企业合资,赢得了市场,但海外的核心技术可是有严格的技术限制条款,中方想吃点甜头都是不现实的。 三菱发动机,这是最易被拿出来说的。三菱“出卖”自己的技术获得利益,相对成熟的技术和低廉的价格,让自主车企喜出望外。目前,长城、众泰、东南、东风风行等,都还在使用三菱发动机。为何自主造发动机、变速箱,技术储备不足是关键。 二、旧标签挥之不去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在2000年左右自主车企就开始萌芽,出现了诸如奇瑞QQ、夏利这样的小型乘用车。从低端起步是发展的规律,但从那时开始,自主车企就已经埋下了病根。 工业起步晚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便是在自主车企萌芽阶段,就面临着捷达、桑塔纳、富康(老三样)等非直接竞争对手。自主品牌从那时开始的低端形象,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当时的公车消费让“老三样”等车型,树立了高于自主的形象,以及斩获了相对不错的口碑,自主车也就总是低人一等。 虽然自主品牌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还没能彻底摆脱质量差、毛病多、做工粗糙、模仿等旧标签。现实的写照就是:多数人购车选项中,通常没有“自主车”这个选项!自主品牌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偿还当年欠下的“债”! 三、生于低端,活于“低端” 自主品牌的低端形象,是国人的普遍认知。自主车型便宜、门槛低,这是本土品牌的先天优势,但所带了的普遍认知却害了自主品牌。自主车必须便宜,贵了肯定被骂! 从市场看,自主车主要分布在15万内的价格区间,特别是10万内的市场,拥挤的就像贫民窟。活在“低端”市场,让消费者形成了惯性观念,自主品牌自身也难逃牢笼。部分自主车企通过推出B级、C级产品冲击高端阵营,以树立更高的形象。但是,终究难以让消费者放弃合资车型。 四、合资车型市场下探 自主车不仅难于冲高,自身所处的市场,也在被不断下沉的合资品牌挤压。在还无法与合资车企正面交锋的情况下,自主车也只能继续下探,虽然与踏入高端阵营的步调背道而驰,但留住市场显得更为重要。现在5、6万的预算,都已经可以考虑自主紧凑轿车,或者小型SUV车型。 部分车企为了市场,提升性价比,在成品研发上不思进取,甚至走上当年自主品牌起步之初的路子——山寨,也叫“逆向开发”!这只是一时取悦消费者的做法,并不是长远之计。现在还给自己套个“山寨”的名头,可曾想过往后如何“洗白”? 当然,现在已经有了不少争气的自主品牌,都在努力革新消费者对自身的认知。 就像长安、吉利、哈弗、广汽传祺、比亚迪等,已经渐渐形成新的品牌标签,就像引领新能源的比亚迪、会造SUV的哈弗、正向研发的奇瑞等。中国需要更多这样有进取心的车企,不能短时间内重启中国汽车新时代,至少已经有车企在路上了。 自主品牌要在本土造势,过去的历史又太沉重,谁知道过去它们都经历了什么。在这个优胜劣汰的世界,能站到最后的肯定不差。带着一份匠心,自主品牌谁说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