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2018年里,除了排名前十里的几家车企能稳中求进,很多车企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下滑。其中法系车不同于德系、美系车型,在华的三大法系合资车企均出现下滑,用“全军覆没”来形容也丝毫不过分。
可以看到的是,在去年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370万,同比下滑4.08%的总体情况下;法系车型(神龙汽车、长安PSA和东风雷诺)总销量为30.7万辆,同比下滑32.6%。同时也意味着,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也下滑至1.29%,创下十年来新低水平。
1985年在广州投资建厂的标致,是法系车中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位,在当时国内私家车市场只有桑塔纳的情况下,标致利用标致505赚了一波快钱。不过随后在1995年,标致却不知为何将工厂出售给了当时的广州本田,退出了中国市场,再次进入已经8年之后的2003年,中国市场已经丰富了许多,再次归来的标致便一直没能跟上市场的节奏。
第二位便是1992年雪铁龙的进入,当时推出的民用小车富康也是红遍了大江南北,雪铁龙依靠富康成功的将品牌深深印入了消费者的印象之中;不过雪铁龙在手中拥有大批车型的情况下,却硬生生的在中国市场卖了10年的富康,在2002年才推出第二款车型—爱丽舍,品牌的影响力在10年中已经消磨殆尽,市场上早已开始丰富的多样选择,已经让雪铁龙的竞争力单薄了许多。
雷诺进入中国的路途也是一波三折,在1994年雷诺就以与三江航空集团合作的方式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当时的三江雷诺是以生产商用车(塔菲克)为主,在市场中的销量很是不错,雷诺也尝试到不小的甜头。不过问题便出在塔菲克的生产方式之上,雷诺选择以CKD(进口零件组装)的方式来生产,导致了塔菲克的生产成本过高,市场渠道难以进一步打开,最终导致了三江雷诺在2000年走向倒闭;雷诺的第二次进入中国便是到了2013年的12月,面临的便是一个已经高度成熟的市场。
可以看到的是,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问题都很相同,都是源于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从广州标致的无故退出到卖了10年雪铁龙富康,再到雷诺的第一次退出,法系车企们貌似最初进入中国的目的便是赚一波快钱,遇到问题的第一解决方案便是撤资退市。到了法系车企们重新认识到中国市场是一块香饽饽,再次杀回中国时,面临的早已不是那时候它们熟悉的那个没有什么竞争对手、遍地黄金的市场。这也就导致了它们重回中国市场后,并不能收获到理想中的销量。
这时法系车企们的第二个问题出现了:过于守旧。标致重回中国之后,推出的是欧洲已经淘汰的206;雪铁龙则是推出了欧洲人都不喜欢的C2车型;在市场上6AT、7DCT遍地跑的情况下,PSA已久坚持将4AT放在了标致与雪铁龙的大部分车型之上。在SUV市场大热之时,雷诺还没能重回中国,而在中国的标致与雪铁龙却后知后觉般的才推出云逸、4008、5008等车型。
难道说法系车的销量问题是由产品力不佳导致的吗?那也未必,提到法系车,无论是曾经的车主还是现任车主,他们的印象都还挺不错:故障率低,底盘舒适,油耗满意等等等等。也充分说明了法系车的造车功底没有出现问题。但是从车主们的反馈又能看到法系车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缺陷:不懂消费者的需求,只按照自己意愿造车。
法系车的特点并不像德系(严谨大气)、美系(狂野个性)和日系(省心省力)那般浮于表面,它们更愿意的是展现自己法系的浪漫(底盘的舒适性、设计的独特个性),在细节中让车主享受到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过这并不是消费者们愿意看到的,中国消费者想看到的空间、动力、外表,法系车很难将这些直接的展现给消费者。
这么看来,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持续下滑,并不是单方面的影响,而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最核心的问题是法系车企们并没有建立起自己品牌的专属调性,面对市场消费者们的审视,又不愿意低下身姿与消费者沟通,将车型的设计贴合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改进。不过,在法系车企们近期推出的新车型来看,都开始出现了一定的转变,一些接地气的转变已经开始发生,也希望法系车能够在接下来的市场上逐步找回自己的节奏,让真正的法系浪漫感染到更多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