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势头相当凶猛,即便是在2018年这一号称国内汽车市场“寒冬”的一年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着同比增长88.5%的反差表现。不过在这种增速背后,换来的并不是广大消费者对它的认可:现在隐隐有着一股潮流在影响着舆论的导向,仿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最终目的便是将传统燃油汽车尽快逐离市场,两者最后只能剩下其中一位。
首先这种认识就偏激了一些,首先从网上推新能源汽车的吐槽点来看:“续航里程短”、“充电麻烦”、“冬天续航下滑严重”、“并不是真的环保”等等;在这些目前的确存在的弊端的支撑之下,部分人群的确有理由对新能源汽车产生怀疑,但是如果借此对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进行攻击,甚至以“弯道超车”这种语言进行嘲讽那就很不应该了。
现阶段“新能源”VS“传统能源”的关系,与百年前“内燃机”VS“马车”相似
首先从目前新能源汽车存在的缺点来说,“续航里程短”、“充电麻烦”、“冬天续航下滑严重”这些的确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型相比所在的劣势。但是让我们回顾一下燃油汽车的发展史: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奔驰一号”,但是由于这台汽车与当时的主流交通工具马车相比,有着“笨重”、“噪音大”、“操控麻烦”、“无处加油”等缺陷,很受世人排挤,但是凭借着“速度”这一大优势(奔驰一号最高时速为16Km/h,当时的民用马车均速为8Km/h),吸引到了不少人的青睐,最终在不断的技术完善与配套设施建设下,内燃机汽车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交通工具。
现在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问题相当眼熟,何尝不就是百年前燃油车型刚诞生时所面对的问题。目前的“续航里程”以及“充电麻烦”都是受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而新能源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也有着独有的优势:运转的平稳性、在可维护性、模块化方面,比内燃机明显占优。
眼光需长远,发展“新能源”并不是单纯为了赶超欧美
不少在网上流传的一种说法便是,国家之所以在新能源领域投资如此之大,就是想放弃一直追赶不上的内燃机领域,利用新能源实现对欧美国家的“弯道超车”。可是这么想真的对吗?难道我国的传统汽车业与欧美车企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到要让国家层面去决定放弃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在汽车走向新能源化这方面,我国并不是最激进的国家,在不少欧美国家已经将禁售燃油车摆上议程之时(英国和法国已经正式宣布燃油车禁售计划,更多国家开始提出相关议案),我国在这方面依旧保持了比较保守的态度(只打算在海南省试点进行禁售计划)。
欧美等国率先在新能源领域发力,是促使我国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因素;而另一个因素起了更大的作用,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原油进口4.62亿吨,同比增长10.1%;成品油进口3350万吨,同比增长13%,这是我国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
在这种增速之下,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上升至70.9%。其中我国汽车耗油量占据了进口石油的80%以上;而且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还在不断上升,倘若不做出一些改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还会继续上升。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正常发展的一种现况,原油对外依存度过高会让我国在多处都将受制于人。而我国电力的来源丰富多样,虽然目前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暂时还是煤炭,但是水利、核能、太阳能、风能电力份额都在逐年上升之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可以极大降低我国对于进口原油的依赖,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以及和平健康发展。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是你死我活
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在可见的未来,新能源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增大,开始替代一部分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但是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是水火不相容。恰恰相反,两者相融会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2018年1-12月,全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101.6万辆,同比增长90.0%。其中插电混动的增长却是最为凶猛的,不仅有着176.3%的增长速度,还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据了近30%的市场份额。这充分说说明了在现有的技术上,以及面对我国地域气候的复杂性,市场已经开始决定了混合动力即“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结合体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存在。
而目前在我国最为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应该也是各厂家钻研依旧的插混技术,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我国新能源技术和传统能源技术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驾齐驱”。而我国本身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种“多元化”发展对我国市场而言也是一种能让市场充满活力的最好局面。